1、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之花,娇艳动人, ;夏之树,枝叶婆娑, ;秋之果,缀满枝头, ;冬之雪,漫天飞舞,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梦想是飞翔的翅膀。
①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 ②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
③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 ④梦想是银装素裹的妖娆
A. ③①②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②④③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B.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C.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最后一天,体育馆内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外朋友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D.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明白,懂得)
B.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问题)
C.老都管道:“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看不惯他那样子)
D.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幸亏,幸好)
4、下列文学文化常有误的一项( )
A.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饮冰室主人”是他的别号。《敬业与乐业》阐述“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主旨。
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C.《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慰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
D.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⑵弈者胜 ⑶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山中四季景色描写的语句紧扣季节特征,语言精妙,刻画传神。
B.太守自号“醉翁”, 而其“醉酒”只是表象,实则是为人、为景、为情而醉。
C.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全文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
6、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你参加以“砥砺恒心,铁杵成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恒”字的笔画。
(2)下面是针对育英中学的学生做的调查统计,请仔细阅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感动中国人物片段:
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谢海华——一近28年来,一直悉心照顾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而落下残疾的妻子,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地吃;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一五十多年来,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砥砺恒心”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地发表议论。(80字以内)
(4)下面是李明同学在语文课学习中写出的上联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上联:王羲之墨池成书留佳话
下联: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7分)
(1)足蒸暑土气, 。 (《观刈麦》)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3)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7)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年爱眼日的宣传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2019年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018年主题是“科学矫正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从近年的宣传主题看,儿童视力健康一直备受关注。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数据看,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情况不乐观,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在目前近视尚不能治愈的条件下,必须改变“重治轻防”的理念,从预防着手。
青少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应间断性用眼;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
眼睛的健康不仅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还与眼睛保健制度的建立、医疗市场、眼镜市场的规范管理密切相关。全国眼保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材料二】
2017—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调查年份 |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 | 高中生近视患病率 |
2017年 | 37.1% | 60.4% | 69.8% |
2018年 | 38.9% | 65% | 72.2% |
2019年 | 41% | 67% | 78% |
【材料三】
眼睛近视,主要是角膜和晶状体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针对已经近视的青少年,专家提出,绝大多数青少年近视属于单纯性近视,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并及时戴眼镜加以矫治,完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如果不佩戴眼镜,模糊的视网膜成像可以加速近视大发展,如果佩戴一副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使模糊的视网膜成像清晰,这样既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
【2】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要看20英尺(6米)元的物体20秒。请结合【材料三】内容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3】佳佳近视了,他的妈妈本来想带他去配眼镜,但又在网上看到一种“治眼神器”宣传说“每天10分钟,视力提高一行”,“4周摘掉眼镜”,佳佳妈妈很纠结是该配眼镜还是买“治眼神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助她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0、实用文本阅读
【甲】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许多年前,一次次目睹贫困女生辍学悲剧,张桂梅心中萌生一个梦想,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女孩有书读。不被理解,甚至被挖苦、嘲笑,张桂梅始终没有放弃梦想,终于,她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2008年,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成开学。12年间,这所学校让1804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
张桂梅严以治学、脾气火爆,时常手举小喇叭,督促学生珍惜光阴,但严厉的背后,是她对大山女孩的殷殷期盼和最深沉的爱。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63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每天早上起床,脚疼得不敢着地,但她仍咬牙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
(选自《人民日报》)
【乙】
“人,生而平等,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父母给予的智商能否获得最大化的发挥,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4年前,从杭州名校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后,陈立群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主动来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支教。陈立群说,自己愿做这个“旁人”。面对被大山阻隔着的苗家娃,他立志要启发他们的斗志,移开横亘在他们心里的“大山”;面对尚未形成重教意识的当地,他立志要重启耕读传家的良好风气,帮助苗族同胞在精神上实现彻底的脱贫。
(选自《人民教育》)
【丙】
三张支教报名表,来自杭州滨江区三位初中老师:长河中学语文老师郭燕、浦沿中学英语老师来燕红、高新实验学校数学老师杨斌。
一年前,他们报名支教,经过选拔,作为浙江省援助青海海西州第三批干部人才队伍成员,到海拔3000多米的德令哈一中任教,期限是一年半。也就是说,本来再过半年,他们辛苦的支教生涯就要画上句号。然而,三人却主动申请再支教一年半。
孩子们跟在身后喊:“老师,别丢下我们。”
三位老师坦言,虽然已经在高原生活了一年,但始终无法完全适应那里的生活,缺氧、流鼻血、失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决心延长支教时间,说白了就是因为三个字:舍不得。他们舍不得德令哈的孩子,舍不得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
(选自《钱江晚报》)
【1】阅读材料【甲】,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内容填写在倒金字塔结构图中的合适位置。
【2】你将对以上教师进行访谈,请结合具体内容,将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时 间 | 2021年1月27日 | 采访方式 | 电话采访 |
采访目的 | 了解教育者坚守的原因 | ||
采访对象 | 张桂梅 | 陈立群 | 郭燕、来燕红、杨斌 |
采访问题 | 示例:您为什么在不被人理解情况下仍坚持开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 ① | ② |
【3】链接资料:
感动中国2020给张桂梅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颁奖词公布后,冲上热搜,请结合情境,完成网友的跟帖留言。
①@水晶小草: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对张桂梅校长圆1800多名女孩大学梦所付出心血的最好评价。无私奉献的张桂梅校长,用知识改变了许多女孩子的命运,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奉献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②@益昌人:张桂梅用“免费”二字让1800多名山里女孩拥有享受均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人间大爱和社会责任的完美体现,她对山里学生的爱犹如缕缕春光,温暖了她们的心灵;(A)。
③@秋泉:颁奖词写地真棒!化用了好多诗词“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化用泰戈尔名句“B,我却报之以歌”。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也让我想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C”
(1)根据网友②中的画线句,仿写一句填写在A处。
(2)把网友③说地相关诗句的上句和下句填写完整。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厨艺
①母亲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
②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的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③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黄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妈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一片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食猫,但我妈用来油炸。我妈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净之后擦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鲜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④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我妈做的藕团子带去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⑤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仍是一腔热情,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母亲是一面湖,但是好像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新鲜,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⑥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⑦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
⑧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⑨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
⑩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
【1】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2)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直在路上。生活路上,我们一直在欢笑与泪水交织中前行;学习路上,我们一直在艰辛与快乐身旁如影随形;追求路上,我们在付出与收获中渐次成长……
请以“我们一直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思想内容积极健康;(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