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广安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格列佛游记》作者江奈生.斯威夫特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勤奋与坚持始终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B.在我们吵了一架以后,她仍然愿意帮助我,她的宽容大度让我自惭形秽

    C.那些曾经与美国一起抵制华为的国家纷纷转变了态度,美国却仍然一意孤行

    D.坚持锻炼一年后,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神采奕奕的阳光青年。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概叹       荧火       喧哗       瑟缩

    B.戳破       嬉闹       桑梓       拙病

    C.斟酒       少顷       嗔怒       纯粹

    D.兀自       轩敞       停滞       皂靴

  •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 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 ,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句段,完成下面小题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文正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敖,同“廒”。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时范文正领浙西

    (2)为术甚

    (3)文正纵民竞渡

    (4)司农之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B.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C.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D.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忘废。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中(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回答),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项措施(用文中语句回答),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为法令。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踏莎行·杨柳回塘

    宋代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含义。

    (1)红衣:________________

    (2)骚人: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是咏荷花。上阕描写了哪些与荷花相关的事物,突出表现了荷花怎样的处境?

    3有人说此词写的是花,有人说是美人,有人说是君子,说说你的看法。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开州中学浦里学校开学在即,将迎来全区优秀学子。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我设计】社团为配合本次宣传需要,开展特色活动,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社团活动。

    示例:文学社:“有朋远来”诗歌朗诵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我邀请】8月30日下午2点,在学校千人会议中心要举办“有朋自远方来”迎新会,学生会主席小开同学要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电话邀请电台的泽洋老师前来参加本次活动,并请他诵读经典汉代诗歌《客从远方来》。请你帮助小开同学完成电话邀请。

    小开同学: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⑧诗以言志,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闫土哥,——你来了?……”

    “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

    我在蒙昽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1探究闰土、杨二嫂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2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少时海边奇异的景象?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

    陈永林

    ①是个雨夜。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穿雨衣的人过来了。

    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

    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

    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这回,车停了。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

    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

    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那人说:“我叫黑子。”两双手紧紧握了握。

    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

    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天林说:“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

    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

    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

    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

    (选自《精品文摘》)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

    ①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②_______;③_______;④天林与黑子“打的”回家,善良救赎。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

    【3】文章以“你的善良可以救你”为题,有何作用?

    【4】第段黑子讲述自己小时候的遭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戍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

    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采,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否则,我不敢登上这

    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

    B. 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

    C. 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当仁不让的职业操守。

    D. 范玉成在心里的算计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2本文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划线的内容在叙述范玉成的故事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品为什么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很多看似很平常的生活情景,我们在拥有时总会忽略或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理所当然,而一旦成为往事,或失去,或成为过去式,就会觉得格外清晰、美好而珍视!

    请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