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的爷今年(2020年)恰逢80大寿,即1940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据此可判断小明的爷爷出生于民国( )
A.二十六年
B.二十七年
C.二十八年
D.二十九年
2、口号往往是对历史的反映。下列口号中出现在北伐时期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曾经有了粮票才能在街上买吃的(如下图)。
若要出差或探亲,一定要用地方粮票换上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
能出门。这种现象说明( )
A. 商家做促销活动,鼓励消费 B. 市场经济,票证流行
C. 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 D. 物资匮乏,凭票购物
4、“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诗作《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A.反攻大陆 B.葬于大陆
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
5、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如下图是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纪念的是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一次轰轰烈烈地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活动。“这里”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金田起义
D.大沽口战役
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注重加强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某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8、决定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 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 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 武器是否先进
9、台儿庄战役后,法国媒体进行了长篇报道,中国的抗战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广泛传播。法国媒体长篇报道台儿庄战役的原因是它( )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中的最后一战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泥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孔繁森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沙俄
13、“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创办京师大学堂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14、我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遭受重大失误与挫折的时候,也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下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B.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5、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占据。1875年,清政府任命哪位大臣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成功收复新疆(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林则徐
16、“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中国已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5%,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苏联援建起决定性作用
18、如表中的史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 )
时间 | 政策 | 名称 |
1947年5月 | 设立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80年3月 | 设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 |
1997年7月 | 设立特别行政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
C.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促发展
D.实事求是,民族平等共繁荣
19、王老师的教案上有如下内容,据此判断,他要讲授的知识点是( )
组织掌生学习和研究新课 1.概况:…… 2.依据:①力量对比状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又不能全胜。②该地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峻,易中难攻。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民众基础好,便于成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A.南昌起义的爆发经过
B.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C.红军长征的具体路线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新常态指( )
① 速度变化②环境绿化③动力转换④结构优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军进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
22、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院士去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也有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23、1992年,经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协商,双方都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原则”。我们把这种表述称为“_______”,这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24、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时间:1923年2月。
(2)概况: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⑰“____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4)影响: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5)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 ______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 ______农民运动失败。
2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7、改革开放是在________会议上提出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
28、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9、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3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会议)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会议)召开。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3)分别列举一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2、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有何历史意义?
(2)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如何?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在哪里?
(4)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什么?该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1)小历同学认为,在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型中,可以作为开端的事件是鸦片战争。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在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型中,哪一近代历史人物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