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殿堂,其前身是1898年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最高学府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黄埔军校
D.京师大学堂
2、我国第一课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1966年
B.1967年
C.1968年
D.1969年
3、“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指的是
A.《资政新篇》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天朝田亩制度》
4、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5、西方列强在天津等商埠开辟租界,迫使中国国门洞开,这些商埠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掠夺中国的据点。“天津”被迫开放依据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与下图人物相符的称号是
A.“铁人”
B.“解放军的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两弹元勋”
7、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8、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公车上书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武昌起义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新青年》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9、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美国的经济援助 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D.大量进口原料
10、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1898年戊戌变法败后被杀,被世人称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
A.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B.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提高了行政文章
D.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
A.英国向中国内地倾销商品
B.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C.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D.英军攻占广州
12、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这句话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闸门
13、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4、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马路天使》 C.《渔光曲》 D.《白毛女》
15、“战争的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人……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口,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材料中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确定了党的奋斗目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7、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1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清朝建立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9、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产技术:牛耕的改进
B.生产工具:铁农具的改进
C.新阶级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D.社会性质:向奴隶社会过渡
20、如果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
A.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革 B.城乡掀起土地改革运动
C.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21、《______》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22、____________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到6月初,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___________成 为五四运动主力。
23、中国近代历史出现了许多“第一”。
(1)孙中山创立的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_________》是中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白话小说。
2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______。
25、洋务运动中的第一个近代外交机构是1861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27、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也是斗争史。请根据提示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_____。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话中“公”指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装死殉国的____。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_______。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远赴天山,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____________。
2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30、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1、简答题
(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你说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32、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该构想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此构想的重要意义。
3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士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一: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所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成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农村实行的什么运动?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
(4)综合分析,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