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进士”。
B.律诗共有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雪是文人的爱物。《沁园春·雪》写北国的雪,它大气磅礴、奇伟雄浑,映照了毛泽东的雄阔胸襟、博大气度;《湖心亭看雪》写南方的雪,它素洁宁静、超凡脱俗,蕴蓄了张岱高洁自持的冰雪人格。
B.议论文驳论的方式有不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破后立,驳“当时一些人悲观失望”的论调,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创造宣言》立中有驳,立“我们要创造”的观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公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D.常说可笑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当作笑料,她却竭力迎合,可见她的狡猾、世故、卑劣;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态度让人捧腹,足证其是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大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鲁迅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
5、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丙)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完成下面表格。
篇目 | 作者 | 解释加点词语 | 文意理解 |
甲 | 李白,字 ① |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 垂钓碧溪:诗人借此表明对从政仍有期待 |
乙 | ③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以诗相答 | 闻笛赋:诗人借此④ |
丙 | 范仲淹 | 不以物喜 ⑤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⑥ |
(2)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B.甲乙两诗和丙文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
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D.丙文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境界高于甲乙两诗。
6、水仙子·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水仙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晴岚”是指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B. “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 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 此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朗读者》……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节目卷首语
材料二 对观众来说《朗读者》不仅是一段“朗读”,更多的是对“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上升到审美的层次,是把节目作为作品来看待和感受,具有更加长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材料三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朗读者》节目火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关于“朗读”的对联。
朗有乾坤,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享人生,文字触发生命感动
学校将进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考材料三拟一个开场白。(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默写。
(1)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条腿的母亲
高云红
①小学三年级的春天,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小草也刚刚冒出嫩芽。我坐在教室里,大哥向老师请假把我带回家,路上大哥告诉我,母亲出事了。懵懂的我不知道“出事”二字的意思,回到家不见母亲,她穿的薄棉裤带着血渍被晾在栅栏上。
②第二天,我们兄妹四人被父亲厂部的解放车拉到30公里以外的镇医院。很多人堵在医院的走廊里,不知谁说了句“孩子来了”,堵在走廊的人们便自发让出一条道,目光像舞台的聚光灯一般投向我们,还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孩子这样小,真可怜!”
③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人是来给母亲献血的,因为母亲血型比较特殊,当时的小医院不具备存储血液的条件,父亲厂部来了很多人在等待验血,抽血。
④进了病房,母亲躺在那里,见了我们,嘴唇哆嗦成一团,泪水无声地流下来,枕巾湿了一片……我们兄妹老老实实把后背贴在墙上,木然地看着母亲。不知该安慰她还是陪她一起流泪。
⑤这时进来两位男大夫。其中一位询问母亲术后的一些情况并掀开她身上的被子。我看到母亲左腿仅剩的残肢染红了缠在上面的白纱布。那红色在雪白床单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我的心上……
⑥母亲遭遇了车祸。保住了命。却失去了一条腿。她左腿膝盖以上被截去了三分之二。母亲说出事的时候。她是清醒的,被汽车撞击拖碾后她爬起来坐在地上。为了防止出更多的血,她把受伤的腿拧成麻花样。母亲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不曾流泪,把天塌地陷说得云淡风轻。
⑦在医院躺了三个月。半年后母亲戴上了假肢。假肢有十几斤重。母亲行走的时候是伸直的,只有坐下的时候,搬动膝盖处的卡环假肢才得以弯曲。
⑧母亲开始不习惯,戴上假肢也要拄着双拐,后来慢慢地母亲试着扔掉双拐,虽然走路很慢,但半个月后她逐渐适应了。并且她不停地忙碌着,好像在弥补她曾失去的光阴。
⑨我们每天放学回家,桌子上的饭菜都冒着热气。夜晚我们写作业,母亲就陪在一边织毛衣,抑或纳鞋底,只有睡觉的时候,母亲才摘下十几斤重的假肢。假肢把母亲的腿磨出了很多血泡,她用做活的针,在蜡烛上烧一下,挑破血泡。母亲说,等磨出茧子就不疼了。
⑩一夜时间终究无法让破损的皮肉愈合,第二天母亲照旧戴上假肢,走路缓慢而且一顿一顿的,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钻心之痛?母亲从未抱怨生活带给她的苦难,反而倔强地走在疼痛的路上。
⑪一茬接一茬的血泡历练着刚强的母亲,我们心疼母亲,劝她等皮肤痊愈了再戴假肢。母亲却说,这个过程必须经历,如果闯不过去她就只能拄拐或坐轮椅。
⑫母亲想出各种方法,用软布把残肢缠住,软布不能打褶还要紧实,但因为她经常活动,软布很快就松了,试了几天,母亲觉得浪费时间而且麻烦。放弃了软布,母亲又在假肢腔体边缘涂一些爽身粉,但还是因为母亲活动量大,汗水让爽身粉很快失去功效。最后母亲放弃一切,用皮肉对抗着身体的另一半,接受着假肢带给她一次次的磨炼,她没有服输,终于母亲的腿生出了老茧。
⑬母亲右脚踝总是肿的,有半个馒头大小,从清晨睁开眼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从未把自己当成残缺的人,相反她比健全的人更出色。母亲不仅照顾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猪喂鸡,侍弄菜园子。假肢已然成为她最贴心的朋友,没有它,母亲已寸步难行了。
⑭临近春节,母亲用一只脚蹬着缝纫机,一忙就到半夜。因此我们兄妹每人都有一身新衣服,都在年三十将它们穿在身上。
⑮时间在母亲的忙碌中流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脚上的尺码逐渐加大加宽,母亲脸上的皱纹也加长加深……
⑯母亲七十五岁那年,她觉得走不动了,说自己真的老了。但她每天仍坚持拖着十几斤的假肢下楼去走一走,和邻居打牌聊天。
⑰如今母亲七十八岁了,躺在床上。她再也不用负重前行了。可是假肢,已然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不再戴了,也将它放在自己身边。它和母亲一样,都累了,都想歇歇了。可是我们知道,母亲不再奔走,母爱却停不下来。她换了一种方式,比如不厌其烦地叮咛。不管你在哪儿,这些叮咛都会穿越程程山水,破空而来,在你耳边萦绕盘旋。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⑥—⑨段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请简要分析。
【3】选文写了许多有关母亲的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⑪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⑫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⑬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⑭星期一我把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他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回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⑮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⑯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加点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蒙,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⑫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品读下面这句话,分析它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3】选文⑭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
【4】阅读选文⑨~⑪段,概括写出“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
【5】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⑮“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⑰“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⑱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⑲“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⑳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星夜家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12、作文
1.逆耳忠言助我行
2、“退一步”而得以“海阔天空”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一种人生大智慧。但有时,我们不妨“进一步”,则可以领略“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请以“进一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