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在教室里,王飞忽然发现自己带的《悟空传》不见了,他说:“________________”
A.哪位拿了我的《悟空传》?
B.咳,这倒怪了,我的《悟空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啦!
C.同学们,谁看见我的《悟空传》啦?
D.我的《悟空传》自己长腿了吗?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huò)免##dot## 蚌埠(bù)##dot## 皱缬(xié)##dot## 明眸(móu)善睐
B.惺忪(sōng) 老茧(jián) 讪讪(sàn) 生活拮(jié)据
C.蕈(xù)菌 涸(hè)辙 跌宕(dàng) 五行(xíng)行缺土
D.打盹(dǔn) 打嗝(gé) 牡蛎(lī) ##dot## 揠(yā)苗助长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丘之貉”“叶公好龙”“南腔北调”“草船借箭”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C.欧阳修,字希文,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是他被贬滁州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在古代,阴历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十五称为“望”,“既望”则是指每个月的阴历十六这一天。
4、下面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C.《孤独之旅》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主要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讲述了杜小康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D.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是可以得之于自身。(这个句子的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5、阅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伛偻提携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掇幽芳而荫乔木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4)结合选段,你认为滁州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批注:运用比喻,以“沙”“金”作比,表明自己及那些忠贞之士虽历尽磨难,依然保持内心的追求,终会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乙】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参照【甲】诗的批注,为【乙】诗画线句作批注。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为传承航天精神,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致敬航天英雄,征服星辰大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板报我设计】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会宣传部要出一期与航天有关的黑板报,请你排列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填序号)( )
①设计黑板报具体栏目
②请老师帮忙筛选材料
③确定黑板报主题名称
④撰写并加工美术插图
⑤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
⑥分组并搜集相关知识
【2】活动二:【新闻我提炼】班级为了活动开展进行新闻素材搜集活动,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切的标题。(20字以内)
标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3】活动三:【人物我探究】中国航天精神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得以飞速发展的“精神密码”。请探究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成果。
材料一: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的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直接影响飞行速度,甚至会导致飞机解体。在多次地面试验无果后,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上天!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登上一架歼教-6教练机,使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歼-8尾翼的气流分离情况。
材料二:1998年中国选拔首批航天员,一共有14名飞行员入选,截至2021年,14名现役航天员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他就是邓清明。24年来他一次次作为备份却一次次与太空擦肩而过,他说:“从来没有因为是否是备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56岁的邓清明终圆梦。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有无数个“邓清明”。
探究成果:
【4】活动四:【精神我致敬】学校公众号准备刊登航天员遨游九天凯旋的图片,请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为开头,为中国航天写一段致敬词。
8、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④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⑤ ,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⑥《曹刿论战》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 , , 。
⑦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店门前,老人喜欢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的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的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雅,紫黑中透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话,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悻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手,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一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掉落,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壶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概述故事情节。
【2】第(5)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3】说说第(9)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题?
10、一双特别的手
①这是一双很特别的手。一眼望去,右手只有两根手指、半个手掌,拳头都攥不起来……但是,正是这双残缺的手,带给人前行的力量。
②这双手的主人叫史君高,他今年已经90多岁了。他年轻时是一名解放军战士,退伍后曾任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玩耍时闯了祸犯了错,严肃的老书记从不大声呵斥,而是用这双我们那时觉得“可怕”的手挥一挥,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认错离开。
③后来,我从长辈那里得知了这双手背后的故事。老书记参军时打了不少硬仗。一次战斗中,为了突破敌人的防御网,他把导火线剪去一块,扛起炸药包冲向碉堡。碉堡被摧毁了,他却不幸负伤,右手被炸断三根手指,腿上残留了炮弹皮。每每回忆起这浴血鏖战的烽火岁月,老人都会打开话匣子,讲述一个个英勇的细节,重温一次次光荣的胜利。
④退伍后,这双紧握钢枪、敢打敢拼的手,变成了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手。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史君高继续积极为国家做贡献,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他带领群众修路修渠挖水塘,提高农作物产量,建设美丽家园,帮助村民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30多年过去了,他渐渐成了当地口口相传的一个传奇,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
⑤一颗保卫家国、保卫人民的心,在哪里都会发光发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老人第一时间捐赠了1000元。他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为奋战在一线的“战友”,再备几个口罩、再添一分守护。他说:“我是个老军人,也是个老党员,我想做一辈子好军人、好党员,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再给中国加一次油!”鲜红的党旗下,老人用半只手敬了一个礼,这种“以身许家国”的付出和奉献,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力量。
⑥当领取军功章、手捧鲜花时,他的这只手并没有攥紧。对于荣誉,老人看得比谁都豁达。他总说,自己没什么功劳,功劳是国家的、是党的。放眼神州大地,从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地方为民造福的老英雄张富清,到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卢永根,从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周永开,到无私奉献担使命的“老师妈妈”张桂梅……这是一张永远写不完的名单,也是一种始终不变的信念。这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一言一行,展现出人格的魅力,饱蘸着信仰的味道,矗立起精神标杆。
⑦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更幸福,奉献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将责任、担当和奉献贯彻一生,是这双手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1】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文章第③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下列句子。
(1)严肃的老书记从不大声呵斥,而是用这双我们那时觉得“可怕”的手挥一挥,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认错离开。
(2)他说:“我是个老军人,也是个老党员,我想做一辈子好军人、好党员,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再给中国加一次油!”
【4】在你眼中,一定也有一双特别的手,结合实际谈谈那双手给你的感受。(50字左右)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其实很简单 戴希
①“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②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③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④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⑤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约摸三十多岁的青年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⑥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⑦青年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⑧很快,青年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青年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⑨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⑩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11)众人被青年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12)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13)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14)人们小心扶住青年,送上警车。
(15)“儿子,我的儿子!”听到青年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青年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16)警车一路鸣笛,将青年送到医院。
(17)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青年的伤情得到缓解。
(18)有关部门要给青年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青年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19)“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20)“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21)“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22)……
(23)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24)“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青年,好奇地探问。
(25)青年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26)“当然想听真话!”
(27)“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 青年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28)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29)“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30)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31)“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1】通读小说,请在横线上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当街上抢包,路人沉默→_① ,群众合力制服歹徒,青年被救 →② ,记者因疑惑去探访,真相大白。
【2】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
【3】读文中第④段,请回答:“沉默”为什么“可怕”?
【4】请赏析第⑤段的人物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
【5】读完这篇小说,请根据你的理解,概括小说的主题。
12、华为mate60系列5G手机在2023年8月29日闪亮登场,这一刻引发全球瞩目。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持续打压和制裁,华为从未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境,自强不息,以自己的行动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际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