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六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神舟十三号”飞船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充分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B.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获得2021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C.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B.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朝的文学家。

    C.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网络,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观看。

    C.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逐渐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D.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参与时间灵活,运动类型丰富,可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服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②,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注释】①骜:同“傲”,傲视、瞧不起。②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③靡:无,没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2 攘除奸凶   攘:

    2把下面的文育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面忠阵下之职分也

    3诸高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整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意,说说[甲] 文中先帝和[乙] 文中柜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现代诗文阅读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写: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拟开展“寻红色足迹,扬革命传统”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小何同学为本次班会收集到的新闻材料,请你给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8字)

    法治日报11月10日讯“自2020年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以来,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每天都有很多。看到红色法治文化这么深入人心,我们工作人员也很受鼓舞。”讲解员动情地说……

    这是河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教育阵地集群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赵会生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作用,注重红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法治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讲述红法治故事,努力打造好一个个进行红色教育和普法教育的圣地,更能营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班会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一幅漫画,请你向同学们介绍画面的内容与寓意。

    (3)班会快结束时,老师让同学们分享与革命英雄有关的故事。请任选一位你熟悉的革命英雄向同学们讲述他(她)的故事,传递革命精神。(要求:不超过100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我爱这土地》这首诗。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赵三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三贴

    刘剑飞

    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⑥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原文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2】请从修辞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赵三贴因其接骨使用三贴膏药疗效好而得名,赵三贴一开始用这三贴药接骨,全谯城人就深信不疑,名望广为传播。

    B.小说中有多处照应,例如,杨镖头的赠匾与后文马三的砸匾,前后照应,情节合理;同时也能体现孙接骨嫉妒的原因。

    C.小说描写人物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主要是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各具特点。

    D.小说虽然短小,但文章内容充实,写到了四个人物,人物在文章中有主次,但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塑造采用相同的手法,让每一个人物都精彩。

    E.在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中,赵三贴的话告诉我们,行医之人不能追求牌匾等外在的形式或虚名,应该依靠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去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鱼馆

    王孝谦

    ①徐南川老妈善于烹鱼,无论什么鱼经她一鼓捣都特别鲜嫩味美,不加辛辣调料,只加少许泡酸菜的白水,鱼也不会有腥味。

    ②老妈刚退休便被釜溪街道伙食团请去当了厨师,虽很辛苦却不取分文报酬。徐南川说:“老妈不图名不图利,凭啥去干?”老妈也不恼:“就凭我是老党员,能为社会出点力是件光荣的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徐南川一时无语,自己的儿子也上大学了,家里的确不用老妈操心。

    ③徐南川开了家泡菜厂。想想老妈做鱼有特色,便选择背街开了家无名鱼馆,直接把老妈从街道伙食团请回来当大厨。老妈也乐在其中,将掌厨当锻炼身体,不为赚钱,只觉好玩。

    ④徐南川五十出头,饱满白净的脸上戴一副宽边眼镜,文雅中透出一股精明气质。他主要职责就是严把进鱼关,他只要产自釜溪河的生态杂鱼,人工饲养的鱼再好也不要。

    ⑤徐老妈矮胖身材,双鬓银白,慈祥的小眼睛满含笑意。她只管烹鱼,其余有专人侍弄。油酥小杂鱼、跳水鱼、干烧鱼等很受欢迎,而最受欢迎的却是用徐南川泡菜厂的酸菜熬制的水煮鱼。

    ⑥鱼馆天天爆满。徐南川有时也来餐馆帮忙。一中年男人一家三口点了两份酸菜鱼,又打包一份说给母亲带回去。临走时他翘了翘大拇指对徐南川说:“老板的鱼虽是一般河鱼,却仍有我曾经吃过的梭边鱼的味道,真是不可思议!”徐南川笑笑:“谢谢夸奖!”中年人又说:“你的鱼馆应该有个名字,不然也不便给吃货朋友推荐。”

    ⑦送走客人,徐南川急忙打开手机,查了查中年男人口中“梭边鱼”的相关资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咸阳到四川的徐氏以家传腌菜,辅之各种天然香料药材烹制河鱼,烹出的鱼,口感麻辣鲜香、肉质细嫩爽滑。而所烹之鱼,取自釜溪河流水鱼,此鱼秋冬喜到河边觅食,当地方言将此现象形容为“梭边边”,于是,“梭边鱼”成为釜溪河两岸的一道江湖大菜,一时名震三江。

    ⑧徐南川一喜,原来梭边鱼这么有名呀?而且名出本家祖上,用“梭边鱼”做餐馆名再合适不过了。他当即问了几位街坊,都说釜溪河因环境改变早就没有梭边鱼了,徐南川又一忧。忧喜交加的他便找老妈商量,老妈摘下围裙,慢悠悠地说:“本地人原来把陈年泡酸菜称为老梭边,若用你泡菜厂的酸菜做鱼,为什么不能叫‘梭边鱼’?”

    ⑨于是,小鱼馆第一次有了店名。进门处贴出说明,本店梭边鱼只是一种烹鱼方法,不是一种鱼类。徐南川仍用本地河鱼加徐氏酸菜烹饪,生意愈加好。

    ⑩老妈开始收徒弟。第一个徒弟是二十多岁的釜溪职高男生,很巧也姓徐名亦然,留着平头,不胖不瘦,显得很干练。徐亦然最先出师的是一道梭边鱼火锅,食客的评价颇高。随着生意愈加好,老妈又收了第二个徒弟,这次是位姑娘,姓陈名好,偏瘦,戴副窄边眼镜,显得秀气文雅。而她学会的第一道菜却是火爆兔肚,也颇受欢迎。

    老妈不再下厨,只当厨艺顾问。没事可做的老妈便配合街道办先后举办了三期再就业培训班,免费培训烹鱼厨艺。徐南川询问过老妈,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老师哟,老妈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党员,能为社会出点力是件荣幸的事!”

    小餐馆容不下越来越多的客人,只好在五星街口开了分馆。后来又到成都开了以火锅为主的鱼馆,徐南川驻守成都,徐亦然主厨。

    生意正火时,市场监管局来人找到徐南川,说有人举报他名称侵权,名称已被人抢注了,他不能再用了。徐南川一时不知所措。局里组织双方协商,见到举报人时徐南川大吃一惊,对方正是给他提建议的中年男人。对方提出徐南川须支付高额费用才能继续用招牌。气得眼冒金星的徐南川扭头就走,对方在他背后说,那好,主厨徐亦然是他侄儿,也不会再帮徐南川了。

    红极一时的两个鱼馆的牌子都被卸了下来,鱼馆一时又没了名字。老妈也不恼,对徐南川说:“后退一步自然宽嘛!”

    于是徐南川按老妈的意思直接将店名改了,虽少了字,但包含得更宽广了。经营菜品也由主要卖鱼转换为适合不同口味的大众系列,由陈好主厨。徐南川皱着眉,老妈却对他说:“名字无所谓,咱们曾经生意火爆的鱼馆本来就没有名字。”

    (选自《小说月刊》2022 年第 10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写中年男人建议鱼馆应该有个名字,为后文写他举报徐南川侵权埋下伏笔。

    B.小说第⑦段对“梭边鱼”介绍,推动了下文鱼馆用“梭边鱼”命名的情节发展。

    C.徐南川鱼馆用“梭边鱼”这个店名,不忘在进门处贴出说明,体现了他的诚信。

    D.徐老妈先后收了徐亦然、陈好俩徒弟,他们做的拿手菜梭边鱼火锅都颇受欢迎。

    (2)结合文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临走时他翘了翘大拇指对徐南川说:“老板的鱼虽是一般河鱼,却仍有我曾经吃过的梭边鱼的味道,真是不可思议!”

    (3)徐老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4)文章结尾徐老妈对徐南川说:“名字无所谓,咱们曾经生意火爆的鱼馆本来就没有名字。”原本没有名字的鱼馆是靠什么而“生意火爆”的?你认为“名字”是否“无所谓”?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上三旗

    田洪波

    ①大画家张子恒画室的木椅坐坏了,准备换套新的。有人给张子恒推荐城西的乔木匠,说乔木匠的产业虽然做得不大,手工也慢,却比较讲究信誉和质量。之前,张子恒从报纸上看过他的报道,二话没说,亲自登门预定。

    ②乔木匠五十开外的年纪,剃着板寸头,头茬泛着丝丝青白,慢条斯理听张子恒讲他的要求。

    ③张子恒的画室三十多平方米,平时常有三五好友造访,喝茶品画聊天。因此,张子恒有意定制六把上好材料的木椅,一款式样讲究的茶桌。乔木匠用铅笔认真记张子恒的话,两道粗黑的眉毛拧着,在一个本子上不断勾划。一应手续办妥,乔木匠让张子恒回家等着量尺寸,言明时间上他会尽量往前排。张子恒这才醒悟,敢情预定家具的人不少,需要按号排队。

    ④张子恒问能否提速,画室没有木椅可坐,好友不便上门交流,时间长了,甚至可能影响他作画的状态。他提了几个建议,乔木匠均摇头,到最后可能觉得张子恒的心态有点儿问题,兀自干笑出声。您安心等着就是了,该急时我自然会急。我们讲究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交货时保证让你满意。张子恒尽管心有不甘,可也没办法,只好离开。

    ⑤张子恒琢磨,这也可能是有意吊他的胃口,似乎不这样,不足以显示自家的活儿好。把这心思说给好友听,好友表示赞同,好友说可能真的这样。俗话不是说得好嘛,无奸不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一探他的手艺。但愿奇人有奇处,家具做出来,让你的画室从此增光添色。

    ⑥谈不上望眼欲穿,时间却似乎过了很久,张子恒才等到有人上门量尺寸。乔木匠带着徒弟,亲自前来。张子恒客气地把两人让进客厅,吩咐家人沏茶,微笑说,你那么忙,区区一个尺寸,打发徒弟来就是了,何必要亲劳大驾?

    ⑦乔木匠羞赧道,哪里谈得上什么大驾呀?我得看看您家壁纸是什么颜色的,用什么样的木料配才合适。

    ⑧张子恒心里嘀咕,别是又要给自己贴什么标签吧?嘴上应着,又忙着给两人递烟。两人摆手表示不吸。

    ⑨乔木匠拿着尺,_____(一丝不苟小心翼翼)地丈量尺寸,徒弟谨慎地在一旁配合着。乔木匠问徒弟一个数字,徒弟答得有些含混,乔木匠的额头上暴起青筋,让徒弟睁大眼睛看仔细了,看清楚了。徒弟的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张子恒解围,差不多差不多。乔木匠瞪起眼睛说,差一点儿也不行!一是一二是二,看准就要叫准,关键时刻不能犯一点儿糊涂!

    ⑩张子恒佩服乔木匠的认真,见缝插针和他聊起来,才知他是满族人,祖上曾是满族八旗兵中维护王朝凤銮的镶黄守卫,在八旗中属于上三旗。张子恒大为惊讶,是护卫皇子的?乔木匠看一眼张子恒说,一看就知您是知书通礼之人。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称为“上三旗”。其余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和贝子掌管,驻守各地。张子恒问,现在还有家谱吗?乔木匠说,听说老家有,没见过。满族后代,不多了啊……张子恒听罢笑着点头。

    ⑪乔木匠说起准备采用的木料,以及用此木料的道理,张子恒连连称是。其实他心里还画着魂儿,生意人精明,没准儿是设什么套让人往里钻吧?

    ⑫尺寸量完,乔木匠意犹未尽,绕着画室踱起步,谈起摆放木椅和茶桌的设想。张子恒暗忖,现今这世道,能有如此认真之人,倒也属凤毛麟角了。但愿他有真本事。

    ⑬接下来的日子又是等,等到张子恒差不多忘了这件事,乔木匠开车带着徒弟,上门送家具来了。乔木匠脸上喜气洋洋的,额头上不断有汗水流出。两人_____(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搬家具,放得也轻,似乎手里擎着的是易碎品,一不小心就会打破了。张子恒唏嘘不已。

    ⑭乔木匠离远眯眼打量家具,又近距离查看一番,才满意地在脸上露出一丝笑。张子恒觉得他未免夸张,计上心来,提出一个把家具和画案对换位置的想法。乔木匠急了,眼睛瞪得很大地说,千万不可啊!这是最佳摆设了,跟您这画室的品性完全匹配。椅子背靠南北两个方向,茶桌居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说完看向张子恒,您不会认为我多嘴吧?

    ⑮张子恒笑乔木匠的紧张,心里的顾虑彻底打消了,满意地端详起家具来。

    ⑯乔木匠用手一遍遍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那眼光不似看家具,倒像是面对可爱的亲生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张子恒心里温暖,说,谢谢您的倾心劳作。在我看来,您不是一个普通木匠,堪称大师了。

    ⑰乔木匠朗笑道,您太抬举我了,我本就是个普通木匠。不过我们这个行当,讲究恪守木匠之道。虽然这在当今可能很少有人做到,但我要求自己做到。

    ⑱张子恒连连点头,拿出多一些的钱给乔木匠,乔木匠坚决不收。张子恒只好把两人送下楼,送出小区很远很远。

    ⑲回屋面对光亮的家具,想着上三旗的茬儿,张子恒笑出了声。

    1小说围绕画室换家具事件写了大画家张子恒与乔木匠的三次会面。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会面的情况。

    ①张子恒登门预订家具,要求提速被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1)赏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乔木匠拿着尺,一丝不苟地丈量尺寸,徒弟谨慎地在一旁配合着。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乔木匠用手一遍遍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那眼光不似看家具,倒像是面对可爱的亲生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

    3文中乔木匠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乔木匠坚守的“木匠之道”指的是什么?

    5阅读小说后,有人认为,文中有关“上三旗”的内容是多余的。可以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 “突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