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B. 何以伐为

    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豫州今欲何往

  • 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句读之不知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袁有事先走,抱歉地说:“见谅,我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先失陪了。”

    B. 此次我处独力策划的大型招商活动恐有遗漏,欢迎大家多提意见积极进言。

    C. 这家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但我看重它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愿意屈就。

    D. 我握住老张的手高兴地说:“老张,同喜同喜啊,这次我们有幸一起晋升。”

  •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采薇采薇,薇亦作: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 我戍未定,靡使归:问候

    C. 行道迟迟:很晚

    D. 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②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③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展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

    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尽管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没了。

    ⑥这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在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零零散散,却透着春的消息。

    ⑦鲁迅墓很好寻,绕过一群唯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所以鲁迅的雕像免去了我在世界文豪广场所见的那种尴尬,肃穆庄严。

    ⑧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我随手摘下一片片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

    ⑨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表述绝非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就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⑩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象地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

    B.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C.“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

    D.第①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谒鲁迅墓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开始写到了世界文豪广场,其实这并不多余,恰恰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有力地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

    B.文章插入当年萧红买早点的事情并不显得突兀,由此又引出了鲁迅复信的内容,表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风格,为文章平添了趣味性。

    C.“我”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将它轻轻摆在鲁迅墓的墓栏上,这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于喧闹之中对伟人的静静缅怀。

    D.“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以借鲁迅之口的虚拟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时下人们缺少“敬仰和怀念”之情的状况的讽刺。

    3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2)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4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之处,就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官者“好烦其令”,实质上和不善种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2)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困苦不断、容颜变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了诗人的潦倒情状。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不耻下问。

    (2)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_______”,表现了他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感情。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亩之间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④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⑤,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释):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和乐的样子。③逝:回。④侵晨:清晨。⑤里胥:乡里小吏,与里正相当。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的“闲闲”“泄泄”写出了一群女子采桑劳动时的快乐。

    B.第一首诗描写了相邻的桑园中一群采桑女高高兴兴结伴回家的画面。

    C.第二首诗描写了一个大清早就出门采桑却又无桑可采的采桑女形象。

    D.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朝末年夏税征收提前二月收新丝给桑家带来的愁苦。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每句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

    B.第一首诗诗境语调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可谓是动乎天机不费雕琢。

    C.第二首诗首联中巧用拟人,一个“努”字,写出了桑吐芽的清新可爱。

    D.第二首诗尾联画龙点睛,突出了主题。但又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3请比较上面两首诗描写采桑女形象时所使用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谔,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上谓群臣曰:“昔为大司马,荷重任,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

    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曷若明告天下,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依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令依旧。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选自《隋书李谔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B.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C.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D.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D.诸侯死称薨,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鄂喜欢学习,善写文章。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经常接待和应对陈朝的使者。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

    B.李谔重视礼教,讲究孝道。他反对公卿子孙嫁卖祖父、父亲死后留下的妓妾奴婢获取钱财的行为。

    C.李谔注重文风,为官有功。针对当时轻薄之风,他先后上奏,建议革除文风之弊。四海之内,闻风仰慕。

    D.李鄂体察民情,造福百姓。苏威撤除毁掉路边的旅店,李鄂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道理,只能徒然造成骚扰烦劳,让路边的旅店依然保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2)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藏大学的洛桑曲珍,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好在一位早年丧偶且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收养了她。考上大学后,洛桑曲珍和奶奶租住在学校里,得以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照顾奶奶。与同龄人相比,她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她明白这是多么来之不易,每一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

    26岁的陆福志是瑶族山瑶支系的骄傲。2011年高考,陆福志获得全县理科第一名,考上南京大学攻读地理学,他一直刻苦学习,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2018年,他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山瑶支系的第一个博士生。

    李海鹏,曾在学校度过了所有的寒暑假,他参加的数学竞赛,曾获山东省赛一等奖、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实现了数学竞赛的大满贯。如今,李海鹏已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他希望进一步探索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向本班的同学或远方的朋友,讲一讲你对青春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