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遂宁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闾,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国别体史书。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桑梓”代指乡野,用“汗青”代指史册。

    D.明清科举制度规定,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是省一级考试,考中的就是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写的《醉翁亭记》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写出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C.“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这是一个复句。

    D.词是诗的别体,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 3、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独步天下、目空一切的气魄。

    C.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D.全词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情怀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本篇显得意味深长,境界高远。

  • 4、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近20万英雄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松骨峰战斗中,            激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头,有的掐着敌人脖子,有的咬着敌人耳朵……他们一个连打死了300多个敌人,坚持等到了部队主力的到来,最终保住了阵地。

    A.从词语的性质看,语段中“战斗”“掐”“最终”分别是动词、动词和副词。

    B.从修辞的运用看,语段中“有的……有的……有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C.从句子的结构看,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单句,主干是:烈士保留姿势。

    D.从标点的用法看,语段中的省略号用于列举的省略,表示遗体姿势还有很多。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介洁:耿介高洁。②绝食:没有吃的。③薄少:微薄的东西。④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⑤万钟:优厚的俸禄。⑥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________

    (2)县尉谢生以袭衣________

    (3)先生未有求________

    (4)卒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一 衣 与 万 钟 等 耳 傥 无 名 受 之 是 不 辨 礼 义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2)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4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北方》选段,回答问题。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

    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⑴选段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试作分析。

    ⑵选段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开头,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2)李强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3)朗诵会上,主持人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他们都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列举一个人物并说说他的故事”。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③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④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⑦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醉翁亭记》中全文主线,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2)默写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后四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二三,木头人

    ①凌晨六点的滨河公园,跳舞的大妈们还没出场,因而能听到鸟叫声。相比豪壮喧闹的音响,可以清心,让人愉悦。这是每天引诱我早起的理由。

    ②风照例很轻,东边的树林中,离天更近的叶子已变得通红,“木头人!”不远处的树丛中,传出一声女声。

    ③我朝前望去。不远的树下,停着一辆三轮摩托改装的清洁车,这是本地护栏清洁工的标配,主要是把河边的护栏和石阶上的牛皮癣广告洗刷干净。

    ④声音来自车上坐着的一个胖胖的女人。她的长相,显然没有她的声音那般灵巧。

    ⑤见过无数吊嗓子的,但没见过喊木头人的吊法。就在我讪笑着准备离开时,树后面传出另一个声音:“怎么这么久啊?我憋不住了,专咬木头人!”话音来落,从树后冲出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扑进女人的怀里。

    ⑥女人的脸顿时鲜活起来。她捧着孩子的脸,像捧着随时可能化掉的甜糯冰淇凌。地语调温和地说:“不行,你是男子汉,坚持!你记住,咱们玩这个游戏,很重要。”

    ⑦女人从围兜口袋里拿出清凉油,给孩子手和腿都涂上,说:“乖,木头人,你就躲到树背后。”小男孩虽不太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

    ⑧“一二三,木头人!”女人喊了一声,孩子从她怀中蹭地一下蹿出去,躲到树背后。“影子,还有影子在外面!”女人焦急地喊。树后的小影子,小心地缩进了大树的阴影中。女人很满意地笑笑,说:“不错!记住,我没叫三二一解冻,你一定不能出来!”

    ⑨说话间,从远处遛过来一辆电动车,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和她一样的蓝色工作服的中年妇女,向这边巡视过来。她看看护栏,再看地面的红砂石和马路上的砖牙子,以及花圃的大理石台壁,脸上的每块肌肉里,都饱饱地充盈着不满。

    ⑩“你……今天打扫这几处,有进步,但前面下河的第五级台阶上有一片树叶,记着把它收拾了!另外,你没带娃娃来上班吧?”她的话语像刚出冻库的冰砖。

    胖女人低着头,底气不足地说:“没,没带,我上早班,没法送他去幼儿园,我也巴不得他多睡一会儿,您知道,我五点多上班,孩子他爸又……”树背后,仿佛大树也紧张地吸了一口凉气。胖女人像被筷子拎起的汤包,顿时紧作一团。

    听她说话,主管冷硬的语气,顿时有所缓和:“唉,扔下这么好的孩子跑了。你也不容易,我对你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不会罚你的款,公司有公司的规定。我知道你需要这个工作,如果管理不好,我的工作也干不成,每个月等我寄伙食费呢。所以,你要注意,针过得去,线才过得去。”

    主管说完,继续巡视着往前走。走了很远,拖着声说:“那棵大树后面我就不看了。”

    胖女人一愣,冲着她远去的背影,重重地点头。

    这时,太阳从她身后升起来,把她的身影镀得一片金黄。远处的音响开始叮咚起来。原来,广场舞的歌,竟也能那么感人。

    (1)依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主要情节。

    “我”沉醉在清晨的鸟鸣中,偶遇清洁工母子——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过来检查一________________——主管离去,“我”深受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的句子。

    (3)第段画波浪线句子表现了胖女人怎样的心理?请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4)请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犁花

    宋殿儒

    ①犁花。而不是梨花。这是农人犁铧翻开土地,而绽放的泥土之花。

    ②春天是花的季节,她们都很艳丽妖娆,可是她们却不能像犁花那样,永远在心田盛开。犁花在花科家族中没有位置,然而她却真实地花开万朵,无处不在。她盛开的时候,不但有状,有味儿,而且还能在花开花落之间结出麦子、玉米、稻谷、蛋肉,还有我们人间的温饱富足及幸福。

    ③(A)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犁花就会首先在春风荡漾的地方露出半张羞涩的脸。先是开在南方近邻油菜花的水田上,接着就会盛开在北方桃花树下的那些土黄湿润的田地上。犁花在南方盛开的时候,农民们的鞭梢炸响时会伴着一阵“哎哎啊啊”的吆喝;而在北方盛开时,农民们的鞭梢炸响处则会有一串“胆胆咧咧”的声音相伴。

    ④儿时,我会常常追着父亲的犁铧看犁花盛开。父亲喝牛的时候嘴里总是“胆胆咧咧”地吆喝,让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犁花盛开的声音。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把我带到田里看他在田里开犁花。父亲只要将手中的鞭儿在空中甩出一个炸响,再对黄牛喝一声“胆”,那一双黄牛就会使足力气拉着犁铧朝前迈了。(B)犁铧走处,一朵朵,一团团湿漉漉、黑黑黄黄的犁花就接连地盛开了。

    ⑤那时候,我们一帮儿童会追着犁花向前奔跑,在犁花中寻觅一种白白的、甜丝丝的植物。家乡人,都把那种植物叫做“春狼娃儿”。春狼娃儿是春天里第一个愿意长得白胖又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非常隐秘,一般情况下,从地表上是看不到它的,而每当乡亲们春耕,犁花盛开的时候,它就再也藏不住了。犁花会将它们活脱脱地暴露在我们儿童眼前。它白白胖胖的身子,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儿,吃到嘴里香脆甘甜,是儿童们最最喜爱的一种野食。

    ⑥犁花黑黑黄黄的,并不怎么好看,可是她却松软湿润,温暖绵柔。每当我们把自己的脚手插入犁花之中的时候,一种无法形容的舒服感就会在瞬间流遍全身。有时候,父亲开出的犁花还异常的粘巴。我们儿童们会将一些犁花紧紧地攥在手心,然后做出各式各样的动物和小人儿。那时候两小无猜的小伙伴们,就会把这手捏的小小玩具互相赠送。后来我们长大成人,彼此间话也渐少。但是偶尔聊起来,却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说起那些犁花小人儿的事情来。

    ⑦对于犁花,我也经常问父亲,为什么那些好看的花儿都能结果,而这犁花却总不见结果儿呢?父亲则对我说,咱手里的白馍馍,碗里的白面叶儿,笼里的甜红薯儿,囤里的粮食籽儿,栏里的猪马牛羊儿……哪个不是犁花的果儿啊!犁花是人最离不开的花儿,它结出的果儿千种万种啊……

    ⑧“为什么呢!”对于父亲的这种解释,那时候的我是从来听不明白的。“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父亲不是个文化人,没有能让我心服口服的答案。可是等我长大,自己能掌着犁铧赶着黄牛开犁花的时候,突然间就明白了。那一天,我代替父亲开了一晌犁花。汗水一串串地往黑黑黄黄的犁花中跌落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犁花为什么能结出千千万万种果儿了。因为,犁花是在农民父辈们的汗水中盛开的,犁花是开在农民们用生命赋予的承诺之中的。

    ⑨我们会在夏天看到犁花盛开的地方泛起滚滚的麦浪,我们也会在满世界飘香的秋天看到犁花盛开之处长出了一派喜悦和收获。我们的地里有犁花的影子,我们的餐桌有犁花的甜香,我们的生命里更有犁花在鲜艳地盛开。

    ⑩我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才能描述犁花的魅力,然而,我们的心田里却真真实实地有犁花盛开。春天啊!我的父老!我的至亲!我们的心田不能没有犁花盛开啊……

    1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请从文中(A)(B)两处划线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阅读⑤⑥两段,简要概括犁花盛开给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

    4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们的地里有犁花的影子,我们的餐桌有犁花的甜香,我们的生命里更有犁花在鲜艳地盛开。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请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那一天,我代替父亲开了一晌犁花。汗水一串串地往黑黑黄黄的犁花中跌落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犁花为什么能结出千千万万种果儿了。因为,犁花是在农民父辈们的汗水中盛开的,犁花是开在农民们用生命赋予的承诺之中的。

    (《犁花》 )

    (乙)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 )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①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③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我们的英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和平年代,远离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汇聚磅礴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将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4日 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为第④段提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选择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

    A.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军诱降,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

    B.林则徐虽遭贬谪,却一直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我选择 ,理由是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别让   离我们远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感恩之情,可以是礼让谦恭、诚信友善,勤劳节俭,也可以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还可以是民族服饰、中华美食、经典文化等有形或无形的美好事物;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