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呈现的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谁能否认朱先生的散文不能在平淡中传递真挚的感情呢?

    B.种种迹象表明,观望的购房者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人购房大军中去,而且从严的政策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在那篇科幻小说中,地表水冻结,动物渴死,植物冻死,人类将面临水源、食物,燃料,黑暗,疾病,强辐射损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

    D.当我们仍然存有较浓厚的历史悲情时,很容易在自卑和自负,或者“胜利主义”和“失败主义”之间摆动,一些东西在我们眼里有可能变形。

  • 2、全是老舍作品的一项是(  

    A.《我这一辈子》《龙须沟》《伤逝》

    B.《正红旗下》《子夜》《二马》

    C.《老张的哲学》《雷雨》《茶馆》

    D.《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B.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刻毒

    C. 能得樊将军首   诚:的确

    D.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好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 雪,武卧啮雪

    B. 而相如斥之

    C. 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D. 惠等哭,归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产生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而导致的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③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④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⑤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节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

    A. “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而已。”(《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B.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通情感的艺术杰作。

    B. 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 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D. 好的诗歌绝对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地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B. 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C. 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D. 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4) 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帝子降兮北渚,______。袅袅兮秋风,____。(屈原《湘夫人》)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雄奇风姿。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

    (2)白居易的《琵琶行》多用比喻、通感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昆琶声。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赞赏农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 “ ________”的壮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韩非子•说林上》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赏析尾联,指出其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治水也,愈于禹 B.治水,水之道也

    C.洚水者,洪水也,仁人所恶也 D.先王有不忍之心

    2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3简要分析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车站自动取票机前面的队伍很长,一个女孩子好像快误了火车,她跑到第一排焦急地和最前面的小哥哥说:“可以让我先取票么? 我火车快误了。”小哥哥说:“好,一会慢点跑,小心摔倒。”然后让出了位置,自己走到了队伍最后面重新排队。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