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凉山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他的《乡愁》选自《艾青诗选》。

    B.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他的《我看》选自《穆旦诗文集》。

    C.《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本文是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寄情山水的一篇佳作,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所以读者面狭窄。②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富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冬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④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A.“专业内容”“生存和发展”“尤为迫切”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句①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C.“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③后。

    D.句②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打拼”改为“拼搏”。

  •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B.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振作起来去迎接这挑战呢?

    C.有句俗话说得好:“年轻时犯的错,上帝都会原谅”。

    D.近日,央视表示《新闻联播》即将改版,除了3D演播厅、增加郎永淳和欧阳夏丹两名新主播等外,片头也可能做调整。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 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 这几天连日暴雨,盐渎公园真是人迹罕至

    D. “盐城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欧阳修《丰乐亭记》(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掇(duō):拾取,采取。②刻露:鲜明地显露本:③根据。④所以:……的原因。⑤上:皇上。⑥刺史:即作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其地僻而事简_______________

    ②掇幽而荫乔木_______________

    ③夫上恩德_______________

    ④遂书以其亭焉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书以名其亭焉

    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5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颔联写景, “征蓬”“归雁”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传达出慷慨达观的内心感受。

    C. 颈联“直”“圆”两字精练传神,描绘的景物虽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都护在燕然”和首联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请发挥想象力,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呈现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嘉宾发言稿,完成题目。

    我是多么感谢上天,在我少年时,就将诗歌恩赐给我。多年来,我虽一直颠沛、窘困、卑微,但内心却一直拥有中正、高尚以及尊严,并借助诗歌的翅膀,一次次地从有限的、阴huì( )的现实生活中脱出、飞离,抵达了无限、光明和温暖。( A )外部生活的动荡、搅拌、磨砺等不由我,( B )上天对我仍是厚爱的。在这样黯然沉郁的生活之暗中,他始终从高处用一缕光明照耀着我、引领着我、濡( )养着我,并小心地保住了我的一切——我的诗歌梦想、我的浪漫天性、我的对于广mào( )的自然、对于浩瀚星空的向往和伫( )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阴huì__________________养 ③广mào__________   ④伫__________

    (2)在A、B两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复句类型。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该句所属的复句类型为: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4)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张养浩《潼关怀古》)

    (5)______________,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南安军》)

    (6)李白曾伫立在黄鹤楼上与友人依依惜别,吟诵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着浩渺的江水,心中怅然若失。岑参也曾深情目送友人消失在雪地里,写下了千古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忠君报国的决心,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在作业负担方面,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有的高中学生,单杠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跑步会昏倒。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令人担忧。”

    材料二:

    长期以来,“3点半放学”一直是家长的痛点,学校普遍放学太早,和父母的下班时间不匹配,不少家长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到辅导班,间接造成了校外辅导市场的异常火爆。“受功利驱使和资本裹挟,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无资质培训机构,偏离了公益性办学宗旨,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无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应试为导向、以提分为目的,采取抢先学、超纲教、反复练等方式,纷纷面向在校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过度开展升学和考试学科知识培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加剧了全社会教育焦虑感,也一定程度冲击了素质教育、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材料三: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新华社)

    材料四:

    9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到,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有10.8万义务教育学校已填报课后服务信息,其中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10.8万所学校、7743.1万名学生……这一连串的数字足以说明课后服务政策推行的卓有成效。

    【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方面,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体能下降,令人担忧。

    B.长期以来,学校普遍过早,与家长下班时间错位,间接造成了校外辅导市场的走红。

    C.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开展升学和考试学科知识培训,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D.《意见》出台后,大多数学校参与了课后服务活动,学生参与率高,说明了课后服务政策推行的卓有成效。

    【2】仔细阅读材料,概括每则材料内容并理顺材料之间的关系?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门  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⑸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

    ⑹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⑺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⑻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⑼“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⑽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⑾“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⑿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⒀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⒁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⒂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⒃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⒄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⑵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4分析⑿和⒁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

    5选文第⒄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帕皮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沼泽地

    芥川龙之介

    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②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浑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③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踩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过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④“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⑤“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⑥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⑧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⑨“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⑩“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乙】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请根据小说情节的推进过程,补全表格。

    “我”赏画的过程

    “我”的反应

    心生疑问

    欣赏画作,联想到踩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被记者询问对画的评价,“我”认为是杰作,记者听后捧腹大笑

    越发不痛快

    从记者口中得知这画得以展出的过程,并听闻画家生前就等于死了

    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过脚脖子。(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加点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甲】【乙】两处画线的文字均是对《沼泽地》所呈现画面的描写,但描述却不尽相同,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4】“记者”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作者以“沼泽地”为题,有何用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同学们,关于分数,你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感受和体会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