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动翅膀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组是( )
A.匮乏 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B.斥责 拆除 诉苦叫屈 天崩地坼
C.孝悌 挑剔 醍醐灌顶 风流倜傥
D.纰漏 庇护 荜路蓝缕 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运-9尚未经过实战磨炼,但装备空军后,经历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极端危险天气考验,圆满完成了各种重大演训任务。
B. 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从制定、落实到反馈、调整的各环节展示民生温度,是非常值得省思的时代课题。
C. 媒体上不断出现对儿童患白血病事件的报道,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家庭装修后新家甲醛超标严重而没有经过科学的治理。
D.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必将有力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B. 《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C. 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画家却是可以一口气数得完的,真正的文化大师更是屈指可数。
D. 在贵州贵定县支教时,武汉大学的学生赵小亭不幸被山石击中头部而牺牲,年仅20岁,对此家中的亲人都悲痛欲绝,真是百身何赎啊!
5、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A. 因为它们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具有一般性
B. 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C. 因为我们不止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D. 因为我们既然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就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黃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难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何鼎鼎《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
B.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公信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论文和专利。
D.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第二段运用引用和正反解说法,论述了要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过硬的科学精神。
C.文章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论述对象,非常注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很强针对性。
D.文章末段论证了科学事业无止境,正因为如此,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对未知对人民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成果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被人们遗忘,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定会长存。
B.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亟需解决的内困外忧,这正是科学家精神大放光彩之契机。
C.我国的科技需要实现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的一流科学家,就需要遵循各种规律,让科研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D.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就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而随意歪曲,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诸葛亮《出师表》 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4)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7)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提到君子经常反省自己,可达到“_______”的良好效果。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为例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句子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而使两鬓斑白的句子是“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强调“_________”,意思是要向德才兼备的人学习。
(5)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描绘了昼夜交替的景象,富含哲理。
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舟”关系的两句话“ ,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1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遇雨 白居易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白诗首联的“拂波”一词把乌云低压水面的情景写得极富动感,为后面写雨做铺垫。
B. 白诗颈联从空间着笔,“北岸”“东轩”风雨飘飞一片迷茫,交代了拟宿的原因。
C. 苏诗第一句写乌云翻涌如墨汁泼洒,却遮不住山,借乌云的气势来凸显山的雄姿。
D. 苏诗三、四句写风吹云散雨过,西湖水碧如镜,表现了天气转变之快,境界大开。
E. 苏诗写雨意不在雨,全为了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作,别具风味。
【2】两首诗所写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也。始以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充入西蕃计会使,有出疆专对之能。
②出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堙废。頔命设堤塘以复之,岁获粳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州境陆地褊狭,葬者不掩柩,頔葬朽骨凡十余所。改苏州刺史,浚沟渎,罢淫祠,整街衢,至今赖之。虽为政有绩,然横暴已甚,杖前部尉以追憾。观察使王纬以闻,德宗不省。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掾姚岘不胜其虐,自投于河而死。
③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吴少诚之叛,頔率兵赴唐州,破贼于濯神沟。于是广军籍,募战士,器甲犀利,僴然专有汉南之地。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时德宗方姑息方镇,頔奏请无不从。于是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
④及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归朝入觐,册拜司空。十年,王师讨淮、蔡,頔贡财助军,诏不纳,复还之。十三年,頔表求致仕。其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其子季友从猎苑中,诉于穆宗,赐谥曰“思”。
⑤太常博士王彦威疏曰:“古之圣王立谥法者,所以彰善恶、垂劝诫。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今陛下不忍,改赐为‘思’,诚出圣慈,实害圣政。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徒如頔者众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是恩曲于前而弊生于后。如以頔常入财助国,改过来觐,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頔葬朽骨凡十余所(__________)(2)诏不纳(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德宗不省
A.检查
B.查问
C.反省
D.醒悟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尤不可长其渐焉
A.开端
B.缓慢
C.滋长
D.逐渐
【4】第②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B.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C.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D.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徒如頔者众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
【6】有评论称本文体现了史官“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精神,请结合第②③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7】第⑤段太常博士王彦威上疏具有说服力,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14、俄罗斯的乌苏里湾有一块玻璃海滩,这里曾经是联倾倒处理废弃啤酒瓶和瓷器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已经把这些玻璃碎片变成了千变万化的 “鹅卵石”,有人深有感慨:“时间可以把劫难淘洗出鲜艳的内核”,也有人不以为然:“本质上不还是劫难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