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铁门关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王好战,以战喻(请求);吾尝而望矣(提起脚后跟);名城,杀豪杰(毁坏)

    B.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参考);流血漂橹,利乘便(趁着);君子不齿(并列)

    C.作《师说》以之(赠送);万乘之势(达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稽查盘问)

    D.秦无矢遗镞之费(丢失);木直绳(符合);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其中,婉约派是宋词的“当行本色”。

    C.《张衡传》中称张衡“遂通五经,贯六艺”,其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 3、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陌生姑娘瑞珏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家》中,觉新祖父死后,陈姨太以避不详的“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____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丛大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缇骑按剑而 B.海安、如皋

    C.北虽 D.买五人之脰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黑洞  恒星

    ——加来道雄《超越时空》

    ①黑洞近来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许多书籍和纪录片在专门探索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这个奇特预言,这个坍缩的恒星在死亡过程中的最后一幕。有意思的是,公众却大多不知道黑洞的一个最独特的特征:它们可能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还有,科学界还有一种有趣的猜想:黑洞可以打通一条时间隧道。

    ②为理解黑洞以及它们多么难找,我们首先得理解恒星为什么会发光,它们如何成长,以及最后如何死亡。当一团许多倍于我们太阳系的巨大氢云被自身的引力压缩时,一颗恒星就会产生。随着引力能转化为氢原子的动能,压缩着气体的引力渐渐使之变热。通常,气态氢内质子间由于荷电而产生的斥力足以使它们分开。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温度高到1000万开至1亿开时,质子(氢原子核)的动能会克服静电的排斥,而砰然合在一起。核力便取代了电磁力,两个氢原子核就“聚变”成氦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③换句话说,一颗恒星就是一个核燃炉,它的燃料是氢,并产生以氦的形式作为废料的核“灰烬”。一颗恒星也是将其挤压在一块的引力和威力相当于数以万亿计的氢弹爆炸的核力(使星体解体)之间精致平衡作用的结果。这时恒星就成熟了并随着核燃料的用完而老化。

    ④要明白能量如何从聚变中产生出来,理解恒星在其生命进程中走向黑洞的一幕幕,我们必须分析图10.1

    ⑤图中给出了一条在近代科学中极重要的曲线,它有时也称为结合能曲线。水平轴表示各种元素(从氢原子到铀原子)的原子量。竖直轴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平均“重量”。请注意,平均来说氢原子和铀原子中的质子要重于图上中心部分其他元素的质子。

    ⑥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普通的黄星,主要由氢组成。与最初的大爆炸类似,它使氢聚变而产生氦。然而,因为氢原子中的质子比氦原子中的质子重,于是就有一些剩余质量。这些质量通过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² 转化为能量,而这个能量则使原子核束缚在一起。这个能量也是氢变成氦时所放出的能量。这就是太阳会发光的原因。

    ⑦然而,经过几十亿年,这些氢会慢慢地用尽。一颗黄星最后会因产生太多的废氦而使核燃炉关闭。当这发生之后,引力就占了主导地位,并将恒星挤压得更紧。随着温度升高,恒星很快热得足以燃烧废氦并把它转化为其他元素,如锂和碳。请注意我们沿曲线到达原子量较高的元素时仍可以释放能量。换句话说,废氦仍可以燃烧,正如通常的炉灰在某种条件下又可以燃烧一样。尽管恒星在尺度上已经小了很多,它的温度却非常高,其大气层大大地膨胀开来。事实上,当我们的太阳用尽它的氢后开始燃烧氦原子时,它的大气层将扩展到火星的轨道。这称为红巨星。当然,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会被蒸发掉。所以,这条曲线同样预言着地球的最终命运。因为我们的太阳是一颗中年恒星,大约50亿岁,在它烧掉地球之前还会有另一个50亿年。

    ⑧最后,当氦用完了之后,核燃炉又熄灭了。引力又占了压倒优势来压缩星体。红巨星收缩成为一颗白矮星,即一颗全部质量被压缩成地球大小的小小的恒星。白矮星不很亮,因为在降至曲线的底部之后,它只能从公式 E=mc² 中提取很少一部分剩余能量。白矮星燃烧着在曲线底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元素。

    ⑨我们的太阳最终将变成一颗白矮星,并在几十亿年中用尽它的核燃料而渐渐死亡。最后它会变成一颗暗的、烧光了的矮星。然而据认为,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是我们太阳质量的好几倍),则白矮星中的大多数元素将继续聚合成越来越重的元素,最后到达铁元素。一旦到达铁元素,我们几乎就到了曲线的最底部。我们不能再从剩余质量中提取能量了,所以核燃炉就会关闭。引力重新成为主导,压缩着星体直到其温度暴涨了几千倍,而达到上万亿度。到这时,白矮星的铁核坍缩,它的外层则被炸毁,同时释放出星系中所知的最巨额的能量,成为一颗叫做超新星的爆发恒星。仅仅一颗超新星在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比包含着上千亿颗恒星的整个星系还亮。

    ⑩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死”了的星球,即是一颗中子星。中子星只有曼哈顿那么大小。中子星里密度如此之大,粗略地说,所有的中子都互相“紧挨”着。尽管中子星几乎看不见,我们仍可以用仪器探测到它们。它们一边转动一边发出某些辐射,就像在外层空间中的宇宙灯塔。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闪烁的星星,即脉冲星。(虽然这种情景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从1967年开始发现它们至今,人们观测到的脉冲星已超过了400颗。)如果一颗恒星10到50倍于我们太阳的大小,那么甚至在它成为中子星后,引力还会继续压缩它。这时,它就变成遐迩闻名的黑洞。克尔发现,一个大质量的转动着的恒星不会坍缩成一个点。相反,一个自转着的恒星会变得越来越平,直到最后被压缩成一个环。任何一个沿着一个自转黑洞的转动轴发射进去的探测器,原则上有可能在中心处巨大但有限的引力场存活下来,并穿过去到达镜像宇宙而不被无穷大曲率所摧毁。于是,克尔黑洞就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通道。

    (文章有删改)

    (注) 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

    1第②段“砰然合在一起”中的“砰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⑦段划线句的作用。

    3根据文意,下列对“黑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黑洞经过科学证明,就是一个宇宙空间通向另一个宇宙空间的通道。

    B.黑洞因其处于假想中,具有神秘性,因而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兴趣。

    C.黑洞是恒星核聚变反应所有燃料耗尽,发生引力坍缩而产生的。

    D.黑洞是恒星在核燃料燃烧殆尽走向死亡的唯一一种结局。

    4根据文意,不属于促使“太阳会发光”的原因一项是:

    A.氢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转化的巨大动能促使氢原子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

    B.氢是太阳的主要燃料,燃烧后可以产生质子比氢原子质子轻的氦原子,可以继续燃烧。

    C.当氢燃烧殆尽,由“核聚变”产生的废氦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燃烧,继续释放能量。

    D.超新星的爆发,因其温度暴涨了几千倍,而达到上万亿度,而致使太阳永久发光。

    5根据文意,分析文中插入图表的作用。

    6综合全文,概括恒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另二个阶段。

    (1)氢经核聚变用尽,废氦燃烧,大气层不断扩展到火星轨道,成为“红巨星”。

    (2)

    (3)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论断。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自己白发日多,无奈感伤“__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被抽就更难派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既交代了季节特征,也写出了送别的环境,蕴含着离别之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四时读书乐·夏

    (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桑、阳光等意象写出了小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明”字也带有主观色彩,可指在此读书的人内心一样敞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这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入睡时,萤火虫飞入帷帐作伴,亦使诗人感受到乐趣。

    D.“稔”是熟知的意思。诗人倒置了五、六句,突出和强调了夏日读书时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以夏季的景色衬读书之乐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B.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C.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殆:危险

    D.胜负之,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日削月割,趋于亡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燕赵之君,有远略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速祸焉

    ③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A.①②句中的“始”字相同,③④句中的“或”字不同。

    B.①②句中的“始”字相同,③④句中的“ 或”字也相同。

    C.①②句中的始”字不同,③④句中的“或”字相同。

    D.①②句中的“始”字不同,③④句中的“或”字也不同。

    【4】对文中四个画线句子的意义或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指出齐国对强秦巴结讨好,最终也难逃灭亡的悲剧,与全文开头段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相呼应。

    B.②句运用假设,论述六国如果不赂秦,就不会破灭,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③句的意思是,那么,我担心秦国人(惊惶得)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D.④句不仅是为六国的当权者惋惜,而且告诫后人(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心观众对陈更并不陌生:一脸微笑,一身优雅,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工科女学霸。连续四年,每一季赛场上都有她的身影,这个199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女孩,不仅是诗词爱好者,还是北京大学研究机器人的女博士。

    对于陈更夺冠,很多人发出的最多感慨是“不容易”。 作为参赛四季、上台14次的中国诗词大会选手,陈更的存在感特别高,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温柔、谦逊、好学。陈更每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喜:第一季,民国装扮的她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季,她三度成为擂主;第三季,她继续践行与诗词的约会。可惜每一次都与奖杯失之交臂。

    从第二季开始,就有观众质疑,怎么又是你?“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来到诗词大会的。”这位清秀的北京大学工科博士生说,“只要诗词大会需要我,我会克服任何困难去参加。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终,陈更以5比2的比分毫无争议地战胜了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作为唯一一个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的选手,陈更对诗词大会的变化,还是有发言权的。 比如,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后成了工科人的主场,“放眼望去,核电站高级操作员、航天工程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导弹工艺员、海洋采油工程师、程序员……”

    “选手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以前常有返场选手,这一季返场次数屈指可数,因为大家都能答对,差的就是那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时间,所以随机性很高。我经常感叹,他们的外表已经很出众,还有如此有趣的灵魂。”

    让陈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选手带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外物静默如谜》,在录制间隙翻看。“他没有拿唐诗宋词,显然不是为了比赛才看的。我问他为什么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在看这本,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这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要求:这些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