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常德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化以归尽   乘:顺随

    B. 彩彻区明,云销雨   霁:雨过天晴

    C. 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

    D. 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改变,变换

     

  • 2、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五代至元朝时的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

    B.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C.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何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来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对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对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 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 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D.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于浓浓春意中开篇,又在骀荡春光中结尾。作者用这样恬静淡雅的开场与收篇却讲了一个伤感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这样处理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操吴戈兮被犀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②桂殿兰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本图宦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_____

    (4)鹏之徒于南冥也,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5)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在《论语·学而》篇中,他告诫君子要“________”;在《论语·里仁》篇中,他倡导人们“________”。

    ⑵《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惠子五石之瓠的价值之所在。

    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用推测语气指出:屈原之所以写作《离骚》,“__________”。

    ⑷《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奇妙景象。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五选四。

    (1)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______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5)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去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志洁,①___________;其行廉, ②____________

    (2)静女其姝,③__________。爱而不见,④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4)子曰:“譬如为山,⑦___________,止,吾止也。⑧______,⑨_______,进,吾往也。”

    (5)盖儒者所争,⑩____________________,而天下之理得矣。

    (6)积土成山,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

    (7)昔闻洞庭水,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拟行路难》(其四)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桥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买酒镜湖酒楼

    陆游

    阴风号大泽,暮雨上高楼。

    愁忆新丰酒,寒思季子裘

    登临天地迮,老病岁时遒。

    安得急装去,北平防盛秋

    【注】①新丰,即今西安临潼县。新丰酒,是当地名酒。②季子,指苏秦。季子裘,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③迮,狭窄。④防盛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谓之防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阴风怒号,暮雨潇潇点明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情感基调。

    B.颔联借“新丰酒”“季子裘”两个典故,委婉表达了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

    C.颈联写楼上买醉的所见所感,既呼应首联的“上”,又引出尾联的“急装去”。

    D.尾联“安得”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焦灼无比的心情。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传(节选)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之,抚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母以孝闻     事:侍奉

    B. 居丧骨立     骨立:人消瘦到了极点

    C. 对之坐     危:高峻

    D. 赵郡农民之     德:感恩,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跪而尝之   坐法华西亭

    B. 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悠悠与浩气俱

    C. 子孙曰   皆出于此乎

    D. 为人所疏   今其智反不能及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3)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4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请问李士谦“阴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一年之后,众多学子将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时代与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若议论文,则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若记叙文,则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