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保亭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从句式特征看,与“而今安在哉”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夫晋,何厌之有

    C.戍卒叫,函谷举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湖南人嗜食辣椒,名闻天下,而与其他嗜辣省份不同的,则是湖南人心中强烈的辣椒情结,甚至是辣椒崇拜。三湘大地堪称中国辣椒文化的中心之一。

    毛泽东曾说“不吃辣椒不革命”,还有“革命者个个都像湖南辣椒”的名言;湘西有“吃得辣子出得门”之说;民歌唱的则是“敢尝辣味皆好汉”。在湖南,辣椒成为有勇气、敢担当等优秀品质的象征。辣椒文化弥散在大量民歌、方言、文学和生活细节中,湘中方言将“棘手”念成“辣手”,姑娘会冒出一句“我辣死你”的娇嗔。湖南各地爱举办辣椒节和吃辣椒比赛,为了渲染气氛,加了辣椒水的红色泡沫满天飞舞,人群狂欢。为了体验强烈的冰火两重天,选手们泡在冰水里大口咀嚼辣椒,比拼谁是真英雄。

    说到了辣椒风靡三湘大地的原因,其实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辣椒完美迎合了湘人火辣辣的性格。

    湖南人自古民风彪悍,又多强悍的少数民族,人们天生就“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宁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湖南人说话”,吴侬软语温婉,湖南人则高腔快调,连民歌也弥漫着辣椒的味道,宣泄情感放肆而泼辣。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长卷中,19世纪前的湖南一直较为沉寂,“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然而晚清以降,湖南人如睡狮梦醒,“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从洋务运动到戊戍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拨又一拨敢为人先的湖湘英才造就了令人炫目的“湖南人现象”。此外,湖南人的“战神”气质也在近代之后迅速提升,晚清的湘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

    历史为何出现了如此醒目的“转折”?不少史学家分析了各种因素,却少有人关注到辣椒的作用。而身为湖南人的蒋祖恒、“辣椒院士”邹学校、湘菜专家彭子诚等人则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观点:300年间,湖湘人物崛起的时间正好与辣椒普及三湘的时段重叠,湖南近代以来的云蒸霞蔚,少不了辣椒的催化作用。恰如民谚所说:“近代湖南两大土特产——一出辣椒,二出名人。”

    那是辣椒素对人产生的“灼烧”感觉,人体在修复过程中分泌出“多巴胺”可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湖南人性格本就倔强,有了辣椒的刺激更能迸发出刚烈血性与无畏气概,湖湘子弟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言壮语;为捍卫国家疆土,左宗棠“抬棺西行”;抗日时期,湖南是全国各省人均参军人数最多的省——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从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激烈的辣劲。在湖南,邵阳一带最嗜辣,“邵阳人刚烈尚武、重义轻死”也是出了名的,可谓湖南霸蛮个性的典型代表。巧合的是,论湖南辣椒的猛辣之冠,也首推邵阳朝天椒。每当成熟时节,7个辣椒群簇在一起,翠绿鲜红,光彩夺目,真像是一群火辣的湖南人。

    又想起蒋祖烜在《辣椒湖南》中说,辣椒浓缩着湖湘子弟刚烈倔强的血色。再深深品一品“湖南人怕不辣”这一俗语,不禁哼唱起了湖南民歌《辣椒歌》。不知不觉,从口到胸腔,似乎都渐渐充满了热烈而喷薄的湖南辣味。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辣”湖南,这里是中国的“辣椒中心”》)

    材料二:

    在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湖南士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湖南进士数量稀少的清朝中后期,湖南人突然迎来了大爆发。

    自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后,以两江总督陶澍着力栽培胡林翼、左宗棠为标志,在北京翰林院做编修的曾国藩,也开始了十年七迁的传奇经历。自此湖南人拉开了接力开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序幕。对于1840-1949年这109年间的湖南人物,湖南籍学者郑佳明有过深入研究,他的结论是:在这109年内,湖南涌现出五个人才群体和五个引领中国的思潮,他们分别是:是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思潮;二是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为代表的洋务思潮;三是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思潮;四是以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共和思潮;五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潮。

    每一次思潮的背后,都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湖南籍能人志士。以洋务思潮为例:湘军将帅中,升至总督者有曾国藩、曾国荃、杨昌溶、刘岳昭、左宗棠等11人;升至巡抚者有胡林翼、郭嵩焘、江忠源等13人,升至正一品提督、正二品总兵、从二品布政使、正三品按察使者多达143人,其余道员、知府则数以千计。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可以说引领了湖南第一拨的人才崛起。

    共产主义思潮产生之后,湖南人才更是在全国占据最重要、最显著的地位。一方面是科举会试在千余年内一直缺乏骄人成绩,一方面是近百余年来经国济世之才龙腾虎跃,期间的巨大反差,颇令人感到惊叹。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中国半部近代史,是由湖南人书写的》)

    材料三:

    近代湖南人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点:一是源自雪峰山区梅山文化霸蛮、担当的湖南精神,二是源自丘陵环境涵养的“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格。三是世代不衰的耕读传家传统,四是延续千年、厚重独特的湖湘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更是对湖南人才的大爆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天所说的湖湘文化,其特质一般概括为五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不过,对于湖湘文化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一个争议话题。

    在我看来,湖湘文化至少存在4个源头:以蚩尤为代表的梅山文化,其基本特征是野性、自然、自由、霸蛮;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化,其主要特质是悲情、忠贞、浪漫、高远;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湖湘理学,其内涵要旨是至诚、主静;以胡安国、胡宏父子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其核心价值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湖南人逐渐发生了质变,特别是湖湘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这些特质,对近现代湖南人的“百年怒放”起到了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科举取士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带来了一大弊端很多文人理头书籍,不谙世事,擅长空谈。而湖南人恰如一股清流,他们并非传统的“应试型”人才,而是典型的“实干型”人才:知行合一,注重实干,理头苦干,弥补了中国文人的一大短板。

    如此看来,“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对于流传至今的这些说法,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湖南人:从“千年蛰伏”到“百年怒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人嗜食辣椒,名闻天下,有强烈的辣椒情结,三湘大地堪称中国辣椒文化的中心之一,没有人不爱吃辣椒。

    B.在湖南人心中,湖南辣椒霸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吃辣的三层境界,而“怕不辣”则是最高境界。

    C.“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说的是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群体爆发的独特人文现象。

    D.在上千年历史舞台上,湖南人始终默默无闻,到清朝中后期,湖南人才首次沛然崛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辣椒风靡三湘大地除地理气候等原因外,其实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辣椒完美迎合了湘人火辣辣的性格。

    B.1840-1949年这109年间,湖南涌现出五个人才群体和五个引领中国的思潮,每一次思潮的背后,都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湖南籍能人志士。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潮,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在湖湘文化中大放异彩;而《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质。

    D.千年湖湘文化,恰恰弥补了中国文人的一大短板,湖湘文化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实干型”人才。

    【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名人恒河沙数,灿若星辰。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对引领五种思潮的湖南名人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谭嗣同    魏源

    B.毛泽东   蔡锷

    C.宋教仁    曾国藩

    D.陶澍      魏源

    【4】湖南人心中强烈的“辣椒情结”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与野鸭映衬、秋水与蓝天一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3)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自己神游故国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叹,自嘲自己因多情而早衰,貌似悲观,实则旷达。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运用了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希望尽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   ,犹厌言兵。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屈原诚信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冤情。

    (2)贾谊在《过秦论》的结尾,用“__________”一句揭露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猿声凄厉,令人哀伤,因此猿啼被悲愁化,文人常借猿的啼叫声抒写别离和悲苦之情。请从唐人诗中寻找并摘录:“__________

    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_________________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明妃曲二首)

    (3) 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商山早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对偶句用叙述的方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看似写刘备,实则是赞美诸葛亮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识愧

    陆游

    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

    (注)①本诗原有题注:“路逢野老共语,归舍赋此诗。”野老: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注平实质朴,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具体背景,即诗人路遇野老,听其言有感而作。

    B.诗歌从日常家居生活聊起,说这几年诗人体弱多病、闲居在家,时常与田夫野老来往。

    C.“骄”既刻画了敌人的骄横,也透露出朝廷的昏庸;“虏”流露出野老对敌人的蔑视。

    D.尾联表达了对具有家国情怀、对敌有斗争精神但不能获取“寸禄”的野老的遗憾之情。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颔联的丰富意蕴。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黄门”。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如文中的“天启”“万历”。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也都要更改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之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这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有人认为,是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个人生活的小事,不必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人们吃穿讲排场气派,慷慨花钱,也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