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常德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A.因为爱看书,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一般比别人高明。

    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

    C.会议开了一半,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他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种树郭橐驼传》属于寓言体传记,是他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把羊叫“少牢”。

    C.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有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 散文集《答自己问》《病隙碎笔》《文化苦旅》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描写了它会带给人们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B.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一个冷漠,孤僻又热爱劳动,对我关心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

    C.文章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回忆和北极村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D.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认为老人家的炊烟最美,实际上寄寓的是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2】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从全文看,北极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3)两句写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字虽寻常但旨趣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③陆游在《书愤》中感慨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凭箜篌引》中侧面写乐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这里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诗人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运用反问、想象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以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名篇名句默写。

    (1)知足者富,______。(《老子》四章)

    (2)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以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______。(《大学之道》)

    (4)《过秦论》中,作者写陈涉起义,先说陈涉缺乏号召力,然而结果出人意料,“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谗谄之蔽明也,______,方正之不容也,______。(《屈原列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表现的手法,描写飞禽走兽都很难飞越,极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无限郁闷与惆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以粗茶淡饭待客,频频劝饮、劝吃,体现了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杜甫《客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 “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C.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尝与司空张华共事,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比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从事奸佞,密憎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以之白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武帝忿之,于是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②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阕:停止,完毕。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用竖刁而虫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竖刁,春秋时齐国的奸臣。

    【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答赡养祖母,又倾诉自己不能上任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委婉得体。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地位高的人陈述意见,“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上封事”则是向皇帝上呈密封好的奏章,以防泄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奸滑谄媚,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5】学习《陈情表》,我们知道李密是一个因不舍祖母而婉拒武帝的至亲至孝之人。读完《李密传》节选,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李密?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以“纠错”为特色的语言刊物《咬文嚼字》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和元宇宙。然而,因网络呼声极高的“YYDS”“绝绝子””夺笋”等词榜上无名而引发争议。该杂志主编回应:杂志宗旨倡导语言规范,字母词、与汉字构词规律不符以及谐音字符串,均缺乏语言学价值。有网友认为:网络流行语诙谐有趣、简洁独特,其创新性为语言发展增添了新鲜元素,是一种生动的语言景观。也有学者忧虑:倘若日常表达长期淹没在简单粗暴的网络流行语中,青年人将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以上三个网络热词该不该收录进“十大流行语”?请以南方中学的学生身份给《咬文嚼字》的主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