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奏刀騞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米兰·昆德拉曾引述犹太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
①但是,要想接近真知②在至上的真理面前③当然更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
④任何人的思考都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它滋润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重新塑造着文艺的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时代的来临,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让我们在数字化情景下与之再次相逢,并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前段时间,央视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以弹幕版形式亮相视频网站,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弹幕观剧的加入为数字时代文艺精品传播提供了范例。再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让荣获“文华大奖”“梅花奖”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之作以及各剧种的保留剧目,借助网络平台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更不用说,“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为民族艺术瑰宝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各地美术馆举办的网络美术展书法展,无不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在数字化时代的持久生命力。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精品不会过时,数字技术赋予文艺精品更多样的打开方式,为大众走近文艺精品搭建新的桥梁。
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和艺术手段、传播和欣赏方式、审美和接受心理,更孕育和催生着新的文艺精品。文艺精品之精,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创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以时代的方式捕捉、表现和丰富属于自己时代的美。数字时代的文艺精品应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更应契合这个时代的美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反映和呈现社会生活,遵循当代语言语法,彰显时代精神气质,让人领略到人类文明行进到数字时代的新风景。
新媒介属性成为这个时代文艺精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推动下产生并迅速崛起的文艺新类型。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形成了20余个大类型,200余种小分类。文学之外,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视频新品类层出不穷,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屡成“网红”,“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而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正在出现,这些文艺现象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美学变革。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给数字时代文艺精品的产生准备着美学基础。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舞美,令人耳目一新。数字技术赋能舞台美术,使之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舞台美学提供了新经验。同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画面更加清晰精致、音响效果更加立体震撼、视觉特效更加逼真华丽;相比于演员表演、实景拍摄等而言,影视后期制作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内容和手法,拓展了美学空间,而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缩小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总而言之,在“逼真感”“即时感”“互动感”“沉浸感”等数字时代耳熟能详,亲身体验的新感受背后,是一种喷薄欲出的新美学。
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在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优势的同时,把数字技术所给予人们的独特感受,变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部,体现到叙事逻辑、情节冲突,人物塑造、场景营构等各个方面,将奉献出受众喜闻乐见、又具有长久价值的精品力作。
(选自胡一峰《新技术与新美学造就新精品》)
材料二:
90年代末期互联网兴起,改变了印刷媒体的主导地住,也使得文艺生产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传统文艺逐渐数字化,如网络文学、胶片电影变成数字电影,另一方面网络也产生了数字化的文艺产品,如网络游戏、二次元文化等,这使得网络评论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转变。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和社交化,网民不仅成为网络文艺生产的主体,所谓“用户生产内容”,而且消费者的点赞、评论也介入到网络文化生产的内部。网络文艺评论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批评参与到网络文艺创作中,如网络文学的更新,会受到消费者对剧情、人物的讨论,网络写作为了产生更大的用户粘性,会在乎评论者的意见;其二,受众粉丝化,用户的点赞、刷流量和打分会对文化产品的市场效应产生影响,如电影上映初期的网络口碑对后续票房非常重要;其三,网络评论带有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特征,容易形成极化效应,个别极端言论会被放大和引发围观效应;其四,评论的形态也不只是文字,而是弹幕、鬼畜、短视频、表情包等更加多元化的萌言萌语,这符合网络交流的习惯。
材料三:
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态,但它们不是使文学式微,而是使文学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开始了更有力、更高的飞翔。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作家的职业感也许没有从前那么强了,但创作出具有社会反响的作品的作家,具有广泛的名誉和影响力。许多电影电视剧也因为改编自文学作品而产生广泛影响,这些改编作品既来自传统的文学书籍,也来自网络上的各种小说。在中国,很多人用文学人口这个概念来分析当今的文学态势。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网络文学写作者,文学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文学网站的从业者,作家协会等组织的工作者等等,如果把广大的文学阅读者也计算在其中,那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手机用户中愿意进行文学式阅读、尝试进行文学类写作的人空前增加,这才是2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情形。一些从前与写作毫无关联、怯于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人,慢慢地加入了写作的队伍直至显露出创作的才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文艺精品的诞生很难离开数字技术创造的全新社会环境与条件。
B.在新媒介的推动下,人机共演、人机共舞等会促进网络文学精品的产生。
C.在数字时代,新技术应成为创作内容,实现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革。
D.受现代科技和传媒的影响,怯于文字表达的人也可以慢慢显露出写作的才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者以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为例,证明数字时代赋予了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
B.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结构,重点阐述了互联网产生之后文艺生产的形态所发生的变化。
C.材料三围绕“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态”展开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式微”“想都不敢想”“文学态势”等,分别体现了语言的典雅、通俗、学术化特点。
【3】下列案例,不能体现材料二阐述的网络文艺评论特征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上映后,有观众因片中存在常识性错误而认为它是“中国科幻片之耻”。
B.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初期就收获了观众良好的口碑,使得后续票房持续增高。
C.不少网友在手机APP上听到歌词“要是能重来”后,纷纷发出了弹幕“我要选李白”。
D.武侠小说家金庸在《明报》上连载长篇小说时,会根据读者的意见修改故事情节。
【4】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摘自不同的文章。请你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分别补写两则材料的标题。
【5】有同学认为材料一的结构脉络混乱,段落之问缺少内在逻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杜牧)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六国论》苏洵)
(4)_______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司马迁)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司马迁)
(6)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
(7)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孔子)
(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_____。”(《礼记》)
(10)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明星稀,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各抱地势,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秦观《鹊桥仙》)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6、补写出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__________。
(5)闾阎扑地,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6)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
(7)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8)________,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0)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宠命优渥,________,有所希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的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4)《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一句说自家缺少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文章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凄哀怨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中回忆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激烈的战场画面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都是借助蛟龙起舞极写音乐感人至深,异曲同工。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香近
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2】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死当;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慰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③,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寤,从其言。胄犯颜据正数矣,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帝益重之,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新唐书·二李戴刘崔传》)
(注释)①干局:才干器局,指人的处事能力。②薄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理,人命所系 系:关涉,关系
B.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刑:合刑法
C.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 资:资财
D.胄以法当流 当:判罪,判处
【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的“以”和“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胄以法当流 ②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③法为天下公 ④臣为陛下惜之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按照法律应当从轻判罪。
B.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一一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臣子于尊极不称误一一臣子对地位极高的人违法不有意说他失误。
D.既属臣,敢亏法乎——既然已经归属我了,怎么敢同法律有差异呢?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坚持请太宗复议。
B.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守,罪当死”也与法典相悖,据理力谏,足见其坚正品行。
C.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法谋官骗财,建议皇上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即以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卖狱”。
D.戴胄援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该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1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你的另外一个你总是为你难过。但是你的另外一个你就在难过中成长;那么就一切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