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时间2023年4月27日凌晨,旅居美国的大熊猫“丫丫”乘坐航班从美国起飞回国。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牙齿分化
C.卵生哺乳
D.恒温动物
2、下列关于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花芽通常比较肥大,将来发育成花
B.长在主干顶端的叫顶芽,侧枝顶端的芽叫侧芽
C.枝芽顶端较尖,外面有幼叶包被
D.无论顶芽或侧芽,都可能是花芽、枝芽、混合芽
3、土壤溶液的浓度为15%,如果根毛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可能为( )
A.5%
B.10%
C.13%
D.20%
4、下列各种动物中完全属于扁形动物的一组是( )
A.绦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
B.水螅、涡虫、绦虫
C.涡虫、蛔虫、水螅
D.血吸虫、绦虫、秀丽隐杆线虫
5、下列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
A.封山育林
B.禁止捕猎
C.荒坡变果园
D.围湖造田
6、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蝙蝠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攻击行为
7、判断心脏左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手捏心房壁
B.向心脏内灌水
C.用手捏心室壁
D.把心脏切开
8、为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快速抓住下落的直尺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需至少重复实验3次,并求取平均值
C.反应速度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加快
D.结束时显示的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慢
9、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下图是花生种子结构及其植株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③最先突破种皮
B.①②③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生种子
C.⑤由花生种子中①发育而来
D.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油脂主要贮存在④中
10、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相比,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11、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白鹭和鳜鱼的体温恒定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
12、植物体白天可以进行(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以上三项都是
13、与常见的细菌、真菌相比,流感病毒( )
A.没有细胞结构
B.能独立生活
C.没有遗传物质
D.对抗生素敏感
14、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C.人类进化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能人
D.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能否直立行走
15、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是( )
A.
B.
C.
D.
16、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在成年母象的带领下,完成了迁徙活动。这种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17、类人猿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人类的相近,所患的疾病也与人类相同,这说明( )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是一种巧合
C.人类与类人猿是近亲
D.类人猿是人类的一个分支
18、“告别童年,青春起航”,某校八年级同学举行了少先队离队仪式( )
A.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敬队礼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消耗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
19、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建立濒危繁育中心
③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④禁止一切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
⑤退耕还林还草
⑥发展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20、周末去超市购物,提回家后会感到很累,这是因为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2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__物质、能量之间、以及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_。
23、动物的运动是以_____为杠杆,以______为支点,以_______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24、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5、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6、焚烧农作物秸秆可能导致雾霾,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下图表示利用秸秆的“五化”途径。
(1)途径①利用某类生物分解秸秆产生的无机物培肥土壤,这类生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动物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在途经②和③中,它们可利用秸秆中现成的__________维持生活。
(3)途径④中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_______作用储存的能量。
(4)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循环和能量流动。
27、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_ 到_______ ,从_______ 到_______ ,从________ 到____________ 。
28、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病毒是没有__结构的生物,身体由____的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9、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______。
30、科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_____.
31、将右面微生物名称与左面所属类群用直线连接起来。
32、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腔、关节面构成. (判断对错)( )
3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如图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家蚕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异体,__________受精。(填体内或体外)
(2)从发育过程来看,家蚕的个体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等阶段,属于__________发育。
(3)“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丝方尽”意味着__________期的结束。
34、下面是两则有关华南虎的报道(摘要),请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则:1952年,湖南各地为了消除虎患,陆续成立猎虎队1000多支。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问,湖南猎杀华南虎647只。……1976年,湖南新化奉家山林场职工抓到最后一只华南虎。……1989年,华南虎被列入濒危物种,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二则:2007年,湖南某旅游风景区把马戏团的一只华南虎拉到景区拍照,然后通过媒体宣称该景区内发现了华南虎。后来经专家对景区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景区内兔、野猪、狐狸等动物的数量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动物数量过少,最终认定该景区内不可能有华南虎。
(l)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从第一则报道中可以看出在1989年华南虎就被列为濒危物种,造成华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是____。
(2)第二则报道中,专家认定该景区内不可能存在华南虎的依据是________。
(3)读了上述两则报道,针对我国少数山区野猪大量繁殖,并对当地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若真的发现有华甫虎存在,你认为最好采取什么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