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 )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资源
C.制造有机物
D.制造氧气
2、科研人员在马蛛属的蜘蛛网上发现一个丝蝽科的昆虫新物种:版纳丝蝽。关于版纳丝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附肢分节
B.有一对触角
C.身体不分节
D.有三对足
3、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同种植物的花粉落到柱头上才能萌发
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种植番茄进行“对花”可以提高产量
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4、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
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蛔虫病是幼儿十分常见的寄生虫病,还经常会引起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所以预防幼儿蛔虫病十分必要。下列哪种措施不能阻止幼儿感染蛔虫病:( )
A.经常给儿童修剪指甲
B.养成不吃手指的习惯
C.餐前便后要注意洗手
D.服用驱虫药
6、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下列对农业生产措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粮食收获后及时晾晒可以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储存
B.“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及时补充氧气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夜晚给大棚通风降低温度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提高产量
D.增施农家肥可以利用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无机盐
7、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母与③同属一个动物类群
B.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柱
C.②代表的动物类群,身体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D.④为软体动物,其体表有外骨骼
8、下列关于食品制作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是为坛内微生物制造缺氧的环境
B.风干保存食物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冷冻保存食物主要是低温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制醋和酿酒均需要真菌的参与
9、鼠妇的体表有外骨骼,体躯能卷曲成球形,足和触角都分节,据此推测鼠妇属于( )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10、中华石龙子是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的低危爬行动物。它常见于田间或石块旁,伺机捕食。下列不属于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是( )
A.体表覆盖黏液,可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B.头部后面有颈,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C.肺较发达,可从空气中获得充足的氧气
D.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1、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D.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视觉中枢
12、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输卵管
B.用母乳喂养比用普通奶粉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C.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D.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3、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靠尾鳍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B.“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所归属的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和鹰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14、小明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B.关节腔内可能有积液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D.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15、下列是关于细菌、真菌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促进物质循环
B.有的可食用
C.有的能净化污水,改善环境
D.都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
16、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
B.“狼和狗”比“狼和狐”的共同特征多
C.“目”比“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多
D.狐和豹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17、根据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顺序是( )
①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②形成有机小分子;③形成原始生命;④形成有机大分子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下列诗词中的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不当的是( )
A.西塞山前白鹭飞——飞行
B.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行走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跳跃
D.桃花流水鳜鱼肥——游泳
19、对于“写字”这一动作的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关节参与
B.仅由运动系统完成
C.由骨骼提供动力
D.多组肌肉配合完成
20、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的动物是 ( )
A.水螅
B.涡虫
C.蛔虫
D.蚯蚓
21、动物的群居生活,使它们可以更好地_________生活环境,_________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2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用_____呼吸,兼用_____呼吸.
23、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法国科学家 。
24、在人眼球的结构中,能够折射光线的主要是____,视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在人耳的结构中,内含听觉感受器的是_____。
25、消毒可大幅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并对手术器械的消毒,以能够杀死________结构为标准.
26、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前者是生来就有的,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由____________和学习获得的。
27、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特性;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________。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特性。
28、请说出双名法的组成:Rosa chinensis Jacquem.为月季的学名, 这种命名方法是________,是瑞典科学家________提出的。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名,第二部分是________,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________,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29、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的环境里
|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 ;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30、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据图回答:
(1)在根尖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4] ;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部位是[3] ;细胞不断伸长的部位是[2]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1] 。
(2)当[1]部位的细胞内部溶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
31、
32、父母会绘画,子女一定会绘画。( )
33、下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观察 A、B、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在由____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称这种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其中A、B又不尽相同,A的发育过程为_________,B的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_。
(2)D、E显示的具体生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后者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图D中的_______(填结构名称)将来发育为雏鸟,图E中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4)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________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_____紧密结合。
34、如图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的______线剖开的。
(2)在图二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图三表示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 ]______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4)根据种子的子叶数目不同,玉米属于______植物。
(5)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二[ ]__________。
(6)图中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共同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