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句式类型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且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存在着多义性、隐喻性、含混性。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争论,主要就由此引发。例如前些年十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莫衷一是。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相反,从古到今,关于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
A. 争论
B. 莫衷一是
C. 关于
D. 不绝如缕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 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只有经历过时间, 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 。
A.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陕西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各部门之间开展土地 防治的战略协商。
②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____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
③十二年前,有“黄金搭档”之称的偶像明星李冰冰和任泉 ,双双荣膺“天王天后”称号。
④范玉顺教授提醒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切忌____。
A.蜕化 往往 比肩继踵 旧瓶装新酒
B.退化 常常 比翼齐飞 旧瓶装新酒
C.蜕化 常常 比肩继踵 穿新鞋走老路
D.退化 往往 比翼齐飞 穿新鞋走老路
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黛玉夜访宝玉,因晴雯拒不开门而闷闷不乐;眼见宝玉送宝钗出来,误会更深。第二天,她独自在沁芳闸桥畔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B. 宝玉挨打后,宝钗手托丸药前来探视并当众交待调剂之法,这既显示了她沉稳的个性,也透露出她想借机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心思。
C. 初秋季节,探春提议成立诗社,李纨自荐担任掌坛人。第一次咏白海棠,蕉下客薛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林黛玉折桂。
D. 湘云为人率真豪爽,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甚至和衣醉卧芍药裀,真不愧为粉黛群中“英豪阔大”之人。
E. 凤姐为贾琏偷娶尤二姐而大发雷霆,在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后,先是利用秋桐折磨她,后又挑唆张华告状,终致尤二姐吞金自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孙周兴概括了尼采的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去探索,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哪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所以现在,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摘自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人们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入积极的虚无主义。
D.彻底否认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凭借强健的生命本身创造价值,这是尼采推崇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无是人生的真相,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B.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C.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 )
A.在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
B.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C.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D.为了制伏肆虐的涝、沙、碱三害,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用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一整套关于兰考“三害”的具体详细的资料。
【4】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
【5】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起的名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鱼儿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夸张想象的手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音乐能反映人的心情,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他听到不同乐声的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描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
(3)《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诗经·氓》)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红藕香残玉簟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③。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终生布衣,长期流寓江湖。②袖剑飞吟:《唐才子传》载,吕洞宾“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别去,留诗云:‘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青蛇”,指宝剑。③一快披襟:《风赋》载:“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官,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吕洞宾游岳阳楼的故事以自比,表达出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秋水深深”主要是写洞庭湖水的清与深,“万顷波光”则主要是写其大与美。
C.这首词下片笔锋斗转,劈头直说,一个否定,一个反诘,将情绪一泻而下。
D.末尾三句将人间沧桑变尽和君山岿然不动进行对比,寄寓着词人的理想。
【2】杜甫也曾登临岳阳楼,写下了律诗《登岳阳楼》。试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词在情感意蕴上的相同点。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 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 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 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魏征说:“殷忧而道著。”
杜甫说:“穷年忧黎元。”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忧”不是无故寻愁觅恨,“忧”不是自伤自恋,“忧”是一种担当,“忧”是一种责任。在追求幸福快乐的同时,也应在心底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为自我,存一份虑,留一份牵挂。
请以“忧”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