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图木舒克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中有关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龙飞风舞(贺书法作品)       ②齿德俱增(贺寿辞) 

    ③妙选东床(贺新居落成)       ④琴瑟和调(贺人新婚) 

    ⑤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       ⑥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公子亲数之   存:保存

    B.诸侯之列   比:并,列

    C.芷阳间行   道:路程

    D.约不偿城   负:依仗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目前,各级干部逐步改变了唯GDP为上的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发展不再重眼前、轻长远,不再重立竿见影、轻循序渐进,不再为一时的政绩_______________。

    (2)在圣诞网购狂欢过程中,消费者享受着购物的快乐,也承受着购买后出现问题的风险。如何规范网购市场,不让无良店家_______________,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3)记者在公共场所假装“摔倒”来进行“爱心测试”,本身就是对民众的欺骗,用谎言去测试道德,显然属于_____________,只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

    A.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B. 竭泽而渔   缘木求鱼   浑水摸鱼

    C.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D. 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B. 不耻相师:老师

    C. 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 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②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③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④我国省界犬牙交错,就是很好地执行民族政策的体现。

    ⑤很多剖腹藏珠的贪官到双规之后也没有弄清楚钱财与前途之间的关系,假离婚,送子出国,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想尽一切办法转移非法资产。

    ⑥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使观众感到振奋和喜悦。文学是艺术的一种,本质也是这样,它同个人和国家的存亡没有什么联系,完全脱离实际利益,也不一定能穷究什么哲理。所以,从它的功用上来看,在增进知识方面,不及历史书册;在劝诫人群上,不如格言;在使人发家致富方面,不及工商业;在获取功名上,不如毕业文凭。不过,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学,人们便接近完满了。英国诗人道登曾经说过:世界上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我们观看、诵读以后,对于人世似乎没有什么裨益,这种情况是常常有的。但是,我们却喜欢观赏和阅读,就好像在大海中游泳,面前是茫茫一片,我们在波涛间浮游。当我们游泳完了,就会感到身心有了变化。而那大海本身,实际上只是波涌涛飞,没有什么思想感情,也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什么教训和格言。但是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却因此而突然增强了。所以,文学对于人生,它的功用决不在衣食、房屋,以及宗教、道德等之下。人生活于天地间,必定有时自觉勤奋劳动,有时也会精神颓唐而迷惘;有时必须努力谋生计,有时也会忘记谋生的事情而去寻欢作乐;有时活动在现实世界,有时神驰于理想的境界。如果只是偏在一个方面努力,这就是不完满了。严寒的冬天永远存在,春天的生气就不会降临;虽然躯壳活着,灵魂却死了。这种人虽然活着,但是人生的意义丧失了。文学这种没有用的游泳,道理就在这种地方吧。约翰·密勒说:近代文明,没有不以科学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世界潮流是这样,因此文学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文学具有培育人们理想的任务和作用。

    (摘编自鲁迅《摩罗诗力说》)

    材料二:

    鲁迅在1907年写作的《摩罗诗力说》,在鲁迅留日时期的写作中占有特殊位置。在这篇文章中,他开始强调以文学为药来救治国民精神。因此,在文学史上,我们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摩罗诗力,既是其诗学原点,同时也是其精神原点。在范式转型的意义上,《摩罗诗力说》之于鲁迅,一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之于梁启超,都是他们从政治和思想学术转向文学的尝试。

    鲁迅之所以选择诗这一体裁作为突破口,更多因为诗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而摩罗诗力学说最能颠覆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古典诗教传统。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说: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而《毛诗正义》则说: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两相对比,就可以见出鲁迅的用意。古典诗教是要平衡人的心志,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而鲁迅式现代诗教却是要激发人的心志,令有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益为之美伟强力高尚发扬,而污浊之平和,以之将破。平和之破,人道蒸也。故而鲁迅别求心声于异邦,试图以摩罗诗派来改造中国诗歌,建构一种异质性的现代诗教。这个过程中,因为鲁迅必须同时应对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之间的思想和话语张力,故而其立论最终呈现出一种寓启蒙于浪漫、以浪漫济启蒙的思想特点。

    日本学者北冈正子在《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中,也强调了以拜伦为代表的西方积极反抗现实的诗人对鲁迅一生的本质性影响。当然,借助摩罗诗力,鲁迅更多想要挖掘的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反抗精神。可以说,摩罗诗力这一学说构成了鲁迅精神与文学的一个原点,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这种思想和话语张力。

    【注】①撄:扰乱,干扰。

    (摘编自王冬冬《作为诗人的鲁迅:诗与思想的艺术》)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本质在于使读者感受到振奋和喜悦,它完全脱离实际利益,也未必能深究哲理。

    B.有人认为近代文明往往以科学为手段、以功利为目的,因此文学的作用更加突出了。

    C.《摩罗诗力说》在鲁迅留日时期的写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可以说是鲁迅诗学和精神的原点。

    D.中国古典诗教传统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鲁迅式现代诗教则是重在激发人的心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既用到了引用论证,也用到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方式多样。

    B.材料二作者引用《毛诗正义》的句子,有力地证明了鲁迅“现代诗教激发人的心志”的观点。

    C.材料二引用北冈正子的文章,表明了西方文学中反抗精神对鲁迅的影响,拓宽了文章视野。

    D.材料二尾段对首段提出的“‘摩罗诗力’是鲁迅诗学和精神的原点”进行了呼应,逻辑严密。

    【3】以下关于文学的名言,最切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B.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

    C.小仲马说:“任何文学,只要不是把完善道德、锻造理想和弘扬真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

    D.杜勃罗留波夫说:“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开展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并行不悖的。”

    【4】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英国诗人道登那段话的?请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5】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的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脚走得不快,也能到达千里之外,不能游水也能渡过江河。

    (3)《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病卧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一箪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敌军的来势汹汹和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自己担任县尉一年的薪俸写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假如有人穿越到秦朝,乘直升飞机对阿房宫进行航拍,你可以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路线导引。

    (4)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兴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6)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

    2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把秦始皇享乐时的乐声与百姓的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突出秦始皇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知顾惜百姓。

    (3)《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南朝·齐 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 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是谢朓的同僚。江孝嗣带兵驻守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江诗语意愁苦。谢朓写作此诗回复。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白日”显得春城有些苍凉。“跨”字让人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写出了动态之景。

    B. 三四两句写城外动景。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诗人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引发读者联想: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

    C. 第五举中的“尘雾”,并非实指空间的灰尘和雾气,而是暗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所进行的殊死搏斗。

    D. 全诗两句一个层次,由写景起,到以景抒情,到议论时政,到言志,最后劝勉。层层推进,由隐而显,劝勉为一篇主旨。

    2面对朋友的愁苦,谢朓用哪些理由劝勉江丞?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丑,(王珣)入朝,帝嘉其功,赐金虎符。从木华黎兵略山东,至满城,令还镇,戒之曰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覆不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信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遂还,以子荣祖代领其众。甲申春正月卒,年四十八。珣为政简易,赏罚明信,诛强抚弱,毫发无徇。子四人,荣祖袭。

    荣祖,字敬先,珣长子也。性沉厚,勇力绝人。珣初附于木华黎,以荣祖为质,稍见任用。珣卒,从孛鲁入朝,帝欲留置宿卫,会金平章政事葛不哥行省于辽东,咸平路宣抚使蒲鲜万奴僭号于开元,遂命荣祖还,副撒里台进讨之。拔盖州、宣城等十余城,葛不哥走死。金帅郭琛、完颜曳鲁马、赵遵、李高奴等犹据石城,复攻拔之,曳鲁马战死,遵与高奴出降。虏生口千余,荣祖屡请,皆放为民。方城未下时,荣祖遣部卒贾实穴其城,城崩被压,众谓已死,弗顾也。荣祖曰:“士忘身死国,安忍弃去。”发石取之,犹生,一军感激,乐为效死。有言义人怀反侧者,撒里台将屠之,荣祖驰驿奏辨,事乃止。己丑,授北京等路征行万户,换金虎符。伐高丽,围其王京,高丽王力屈,遣其兄淮安公奉表纳贡。赵祁以兴州叛,从诸王按只台平之。祁党犹剽掠景、蓟间,复从大将唐兀台讨之,将行,荣祖曰:“承诏讨逆人耳,岂可戮及无辜,宜惟抗我者诛。”大将然之,由是免死者众。再从征高丽,破十余城,高丽遣子綧入质。又从诸王也忽略地三韩,降天龙诸堡,皆禁暴掠,民悦服之。破五里山城,下瓮子城、竹林寨、苦苫数岛。帝嘉其功,赐以金币,官其子兴千户,仍赏其部曲。移镇高丽平壤,荣祖乃募民屯戍,辟地千里。

    中统元年夏,诏荣祖诣阙,帝抚慰之曰:“卿父子勤劳于国,诚节如一。”以病卒,年六十五。

    《元史·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覆不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信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

    B.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覆不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信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

    C.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覆不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信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

    D.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覆不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信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金虎符: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是古代军中印信。多为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调动军队时则需虎符验证。

    B.宿卫: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始于秦,定制于汉。凡宿卫者,见有出入,先查验其“符”,后令执御者传呼前后,从夜至晨,严格执行。因担负着保卫皇帝及宫中安全的重大使命,历朝都有专门立法。

    C.行省: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也借指该省官。元代指“中书省”的简称,置丞相、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明代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如《文选·陈琳》:“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李善注引《魏志》:“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荣祖勇力过人。王荣祖入朝后,皇上本想留他在身边担任警卫;但适逢战事,王荣祖便奉命率领副将撒里台讨伐敌人。

    B.王荣祖善待俘虏。石城之战中,一位金军统帅战死,蒙军生擒俘虏千余人,由于王荣祖多次请求,俘虏才被释放为民。

    C.王荣祖爱惜部下。王荣祖在攻城过程中,抱着一线希望终于救出部卒,使全军将士十分感动激奋,乐意为他效死。

    D.王荣祖爱护百姓。王荣祖跟随诸王也忽征讨三韩,降服天龙诸堡,一路攻城略池,但都禁止杀掠,百姓十分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祖遣部卒贾实穴其城,城崩被压,众谓已死,弗顾也。

    (2)承诏讨逆人耳,岂可戮及无辜,宜惟抗我者诛。”大将然之,由是免死者众。

    5文中说“帝嘉其功,赐以金币,官其子兴千户”,请结合文中内容从三个角度简要概括皇帝赏赐王荣祖及其子的原因,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1321日,兴华中学高三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

    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

    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需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

    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事件三:321日,是一个节气,(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

    “闻天下,定家邦”。作为班会主持人,请联系生活与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会开场词或结束总结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