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表示不同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D表示受精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D→A→B→C
B.若表示蝉的发育过程,则A→C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家蚕的发育过程中“吐丝结茧”的是B期
D.若表示菜青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利用病毒实现转基因技术
B.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C.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D.利用动物病毒防治虫害
3、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
B.男性的正常肌肉细胞中不含有X染色体
C.正常精子中①的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D.不同生物的细胞中①的数量不同,但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
4、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
C.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D.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5、在红色碧桃砧木上嫁接白色碧桃的枝条,嫁接枝条上的花色将是( )
A.全白色
B.全红色
C.粉红色
D.1红色:1白色
6、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高等的植物是③,在现存植物中占绝对优势
B.动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类群是②
C.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
7、蜥蜴属于爬行动物,蜥蜴能够终生生活在陆地上,最主要原因是( )
A.头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地转动
B.肺较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
C.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8、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2对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示意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与a控制的性状是相对性状
B.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A一定来自于母方
C.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D.a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但a可能会传递给子代
9、通过测定和识别遗传物质的性质和功能作为疾病诊断手段的技术是( )
A.显微外科
B.激光外科
C.微创外科
D.基因芯片
10、一种植物的特征是“无种子,有根茎叶”你认为该植物属于( )
A.裸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11、为探究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无机盐类型 | 适量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 适量含氮、磷的无机盐 | 适量含氮、钾的无机盐 | 适量含①的无机盐 |
实验现象 | 叶片正常 | 叶片异常 | 叶片异常 | 叶片异常 |
A.①处应填“磷、钾”,该实验共有3组对照实验
B.探究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目的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C.为探究含磷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应选用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D.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该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2、下列生物中,与水螅身体对称方式不同的是( )
A.海葵
B.海蜇
C.珊瑚虫
D.涡虫
13、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
A.善于飞行
B.前肢变翼
C.陆地产卵
D.体温恒定
14、近期,支原体肺炎病例较多,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图)它有三层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下列生物中比支原体结构更简单的是( )
A.细菌
B.珊瑚虫
C.青霉
D.流感病毒
15、能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运动系统由神经和关节组成
B.运动能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无关
D.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1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去叶绿素
C.褪色后从酒精中取出叶片直接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生成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比不遮光的部分的颜色深
17、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其主要原因是豆科植物( )
A.可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有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
C.可以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可以净化空气
18、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
A.惊弓之鸟、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蜜蜂采蜜、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19、下列不属于人对环节动物利用的是( )
A.做鱼、虾、蟹的食饵
B.提取青霉素
C.疏松土壤
D.提取蛭素做抗血栓药物
20、我国的大好河山,有肥沃的平原、青青的草原、皑皑的雪山、秀丽的湖河,它们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环境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
2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民谣就是_____的生动写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_____。
2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外壳的主要成分是 依据病毒 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
23、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题:
瓶子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
A | 3 | 少量水,20℃ |
B | 3 | 无水,20℃ |
C | 3 | 少量水,-10℃ |
D | 3 | 能将种子淹没的水,20℃ |
(1)本实验中有 组对照,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___两瓶做对照实验。
(3)A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应该让种子处在与上表哪个瓶子相同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4、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___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______.后者可绕过______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曲肘时,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舒张.
25、植物进化历程:___→苔藓植物→族类植物→种子植物。
2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 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 的内核。
27、鱼能生活在水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一是能靠___来获取食物和___;二是能在水中___。
28、遗传病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疾病。
29、________和________的改变导致生物体发生变异.
30、如图是人体上肢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横线填名称,下同)
(1)图中表示肱二头肌的是[ ],这块骨骼肌的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
(2)A图表示 动作,此时肌肉[ ]收缩,牵引 绕着 活动,产生运动.
(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①处于 状态.
31、请将下列动物与对应种类用线连接。
32、当血液经过肺泡后,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 )
33、中学生小刚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疑问:寝室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吗?干净整洁的寝室与潮湿脏乱的寝室相比较,哪种寝室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多一些?为探究这个问题,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培养皿 步骤 | A | B | C | |
第一步 | 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配制好相同的培养基,分别标上A、B、C | |||
第二步 | 将所有培养基进行 处理 | |||
第三步 | A组培养皿打开后在干净整洁的寝室内放置5—10分钟 | B组培养皿打开后在潮湿脏乱的寝室内放置5~10分钟 | C组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 |
第四步 | 将所有培养基放于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
第五步 | 观察实验结果(菌落情况、菌落数目),并进行记录 | |||
(提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请针对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组实验中,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是______组和______组。
(2)第二步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3)接种微生物是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________步完成。
(4)在三组培养基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组。
34、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_(用代码表示)。
(2)A体表有___________,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
(3)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一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