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辽宁朝阳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王国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提出做学问“三境界”归纳正确的是:( )

    A.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辛弃疾《蝶恋花》。

    B.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C.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晏殊《青玉案·元夕》。

    D. 第一境界: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秦观《满庭芳》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林风眠的画作既隐含中国虚静简逸的精神,又渗透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 ,令人耳目一新。

    ②周德清不为传统所因囿,突破旧韵书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 ,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原音韵》。

    ③“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   ,独立特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A.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B. 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别开蹊径

    C.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D.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回顾过去五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国内外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我国改革发展成就实属来之不易。

    ②2017年外交部的表态回应,巧妙地运用了如”悬崖勒马、别有用心、捕风捉影、过河拆桥”等成语,凸显了外交局面之波诡云谲

    ③中国人时山水有着崇拜,创作了各种山水画作,优秀的山水杰作总能体现出山高水长、山静水动的特点,蕴涵着自然界的无限奥妙。

    ④”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解决好农村陋习,还须谆谆教导,从”风俗”二字下功夫,逐步引导,精神文明方能与物质文明并步前行。

    ⑤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⑥很多人对朗诵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朗诵者》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佳作赏读之旅,熏陶情感,涵养心灵。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头号玩家》看起来是一部相当有趣的电影,在它短短的数分钟预告片中充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游戏彩蛋。

    ②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套书出版存在的问题是出版者的眼光鱼龙混杂,有的只单纯地讲求经济效益。”

    ③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出版企业之一,中华书局90年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历史,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史的组成部分。

    ④有些党员干部确是很苦很累,脸上多有辛劳之色,却少有倦怠之情,每个人都神采飞扬,蠢蠢欲动地要干一番事业。

    ⑤《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⑥一个比较正派,比较善意的人,入世或者出世,都会正派与善良一些。而一个偏狭峻急或者虚伪刚愎的人,人世则为酷吏,出世则为伪君子,皆不足为训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大春为人不太痛快,说话常常是说一句留半句,此时更是闪烁其词,遮遮掩掩,但我还是听出了事情的原委。

    ②小文老师接了个差班,为了带好这个班,他每天殚精竭虑,早来晚走,还经常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总算使这个班有了起色。

    ③父亲是个文人,一向不问俗务,家里忽然发生如此大事,他心下慌乱,只好先发出几个指令,莫衷一是,也不知哪个才有用。

    ④这次签名售书活动很成功,作家张奕激动地对记者说,读者对这部书的溢美之词,是对我的肯定,我会用更多的作品感谢大家。

    ⑤刘洪擅长模仿,每年联欢会,他都要表演小品节目,他模仿的著名演员的说话腔调和动作神态总是栩栩如生,特别受职工欢迎。

    ⑥他一个人带个孩子很不容易,有时脾气大点,发落你一通,你也别在意,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不会觉得委屈了。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仪式感”这碗新鸡汤

    李少威

    这两年,人们突然爱上了“仪式感”这个词。“生活要有仪式感”,吃饭,出行,购物,过生日,样样如此。

    仪式本来是个重要的东西,对应着一种“认真完成了”的心理需要。

    人的生活中,有一类完成本是法定的,比如婚丧嫁娶,办过手续就是确认,但人们仍会举办并不强制要求的仪式。另一类完成与法定无关,过节,过生日,莫基、开业,办个仪式都是人的自愿。无论哪一类,仪式的根本意义在于昭告,昭告于人,昭告于天。因此,仪式其实是一种连通纽带,人和自然连通,和他人连通。

    和自然的连通,是起源于无知,自然规律未被认识时,我们把自然理解为一种人格,一个神秘的主体。人有一种被统治感、被支配感,所以我们需要对那个无形的统治者表示臣服和敬畏。和人的连通,则是由生存需要决定的。从原始时代的小型共同体,到农业时代的国家,人们都必须借助合作才能生存。原始时代的合作是为了应对食物不足问题,以及共同防御外在的威胁;农业国家时代的合作则是出于建造农业公共设施的需要。

    也就是说,仪式是一种为了生存、合作、被统治而设计的行为形式,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通知”。它包含两个要素,源于事情的重要性,目的是共同确认。

    但现在,“仪式感”所指向的几乎是所有不重要的事情,目的也不是共同确认,而是自我确认。工业化社会生存不成问题,合作非常隐形,人也不再有被自然所统治的压力,在强大的技术条件下“通知”快捷而直接,那么在逻辑上,人们对仪式的需要将越来越少。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违背了逻辑,人们不但更加重视仪式,还把仪式降维,应用在一切平庸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其实,今天所谓“仪式感”,就是个体存在感换了一个说法。“仪式感”,事实上是反仪式的。

    在个体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真实情境的接触大幅减少,如果必要,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今天几乎可以做到完全消灭所有接触。我们日常参与的社会互动的确在急剧减少,人越是趋向于独处,生活就越缺少变化,记忆就越缺乏附着之物,个体独特性就越难以体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感觉日子没有任何变化,个人存在缺少价值也缺少意义,体验不到自身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形式的支持,把变化、价值、意义和自身的重要性,折现为形式,就像资本时代人们把人和财富的价值全部标记为货币一样。“仪式感”成为了个体存在感的面值。

    人类本来没有仪式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叫礼和仪,“仪式”一词是1908年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首先使用的。在中国,“仪式感”由谁首先使用无可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表面上由各种媒体渲染,但其流行归根到底是由商业力量推动的,商业善于把人的一切心理需要都动员到消费领域去实现。

    我们可以联想起“小资情调”“诗与远方”……它们出现以后,商业就高超地把消费主义以一种“反消费主义”的外衣包裹起来,用以推动消费主义。实现这种高超嫁接的机制,是先把这些名词无限鸡汤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行仪式源于事情的重要性,而今天的“仪式感”指向的几乎都是不重要的事。

    B.举行仪式的目的由共同确立变为自我确立,这与社会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

    C.人们爱上“仪式感”,表现了对个体存在价值和个体生命意义的重视和追求。

    D.今天所谓的“仪式感”实质是个体存在感,商业力量的推动是“仪式感”走向反仪式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于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现在和过去人们对仪式的理解作对比分析,加深理解。

    C.文章用较多笔墨分析当代人们的心理现状,是为了肯定“仪式感”在当今社会新的价值。

    D.文章最后用类比分析,指出“小资情调”“诗和远方”和“仪式感”流行原因具有相通性。

    【3】如何理解标题“‘仪式感’这碗新鸡汤”的含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 “__________”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出其不意袭击敌人,于苦寒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直接描写剑阁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庄子·逍遥游》一文借宋荣子之口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并以此来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有两章都以桑树比兴,来喻指女子的容貌;其中“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____________”比喻女子青春亮丽。

    (2)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形象来比喻作者自己。

    (3)《赤壁赋》中写客听了苏轼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然后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______, _______, ______”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将伯牙的琴声描述为:“ 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悬知:料想,预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颔联以“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随着武均州收付西京而一朝破灭。

    B.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C.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将军得胜、捷报传来、赦令颁布的景象,虽是虚笔,情境却形象可感。

    D.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 母忧,母亲的丧事。

    C. 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 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 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C. 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江统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之策;此论未被接纳,事实发展印证其深识远见。

    D. 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请你给全校师生写一封倡议书,提醒大家不要滥食野生动物,倡导文明生活。要求:语言得体,号召力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