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辽宁抚顺高考语文第一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气的一组是

    对于共享单车停放的问题,不能 ① 出台一个规范笼统说明,②需要因地制宜、精细施划,③让那些停车点便于存取车辆,不至于走得太远,④让停放好的共享单车不至于阻碍交通。⑤空间不足,不妨考虑投放一些自行车立体停车架。此外,目前我们基本只是在找车的时候使用手机APP定位,⑥如果要规范停车,APP的定位功能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A

    仅是

    而是

    不仅

    而且

    假如

    /

    B

    仅仅

    而是

    如果

    C

    仅仅

    而要

    如果

    /

    D

    只是

    还要

    不仅

    假如

     

     

    A. A   B. B   C. C   D. D

     

  • 2、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 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B. 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C. 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D. 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 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佛教厅内,各种美轮美奂的佛教精品,诉说着曾经拥有的辉煌,让人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气息。

    B. 这则笑话,对旧中国那些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C.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D. 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要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发,即束发,古代 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

    C.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 为河东。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 的“宫使”意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乡的牧神

    余光中①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草,在渐渐寒冷的天气里,久久不枯。空气又干,又爽,又脆。我几乎以为,站在四围的秋色里,那种圆溜溜的成熟感,会水远悬在那里,不坠下未。终于一切瓜,一切果都过肥过重了,从腴沃中升起来的仍垂向腴沃。每到黄昏,太阳也垂垂落向南瓜田里,红橙橙的,一只熟得不能再熟下去的,特大号的南瓜。日子就像这样过去。晴天之后仍然是晴天之后仍然是完整无憾饱满得不能再饱满的晴天,敲上去会敲出音乐来的稀金属的晴天。就这样微酩地饮着清醒的秋季,好怎么不好,就是太寂寞了。在西密歇根大学,开了三门课,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写信。但更多的时间,我用来幻想,而且回忆,回忆在有一个岛上做过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到半夜以后。我不知道,我的寂寞应该以时间或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独自坐到午夜,万籁俱寂之中,听胡髭无赖地长着,应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  

    这样说,你就明白了。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我不过是个客座教授,悠悠荡荡的,无挂无牵。我的生活就像一部翻译小说,情节不多,气氛很浓;也有其现实的一面,但那是异国的现实,不算数的。

    在我教过的美国大孩子之中,劳悌芬和其他少数几位,大概会长久留在我的回忆里。那年的秋季,本来应该更长更长的。是劳悌芬,使它显得不那样长。我仍记得,那天早晨刚落过霜,我正讲到杜甫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忽然瞥见红叶黄叶之上,联邦的星条旗扬在猎猎的风中,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自头盖骨一直麻到十个指尖。有三四秒钟我说不出话来。但脸上的颜色一定泄漏了什么。下了课,劳悌芬走过来,他说:“我家在农场上,星期天就是万圣节②了。如果你有兴致,我想请你去住两三天。”

    我们向南方出发了秋,确是奇妙的季节。每个人都幻觉自己像两万尺高的卷云那么轻,一大张卷云卷起来称一称也不过几磅。又像空气那么透明,连忧愁也是薄薄的,用裁纸刀这么一裁就裁开了。

    到了劳悌芬的家。太阳已经偏西。夕照正当红漆的仓库,特别显得明艳映颊。一个丰硕的妇人从屋里探头出来,大呼说:

    “我晓得是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风好冷,快进来吧!”

    大家在晚餐桌边坐定。他的母亲给了晚餐桌上暖洋洋的气氛。她是一个胸脯宽阔,眸光亲切的妇人,笑起来时,启露白而齐的齿光,映得满座粲然。她一直忙着传递盘碟。看见我饮牛奶时狐疑的脸色,她说:

    “味道有点怪,是不是?这是我们自己的母牛挤的奶,原奶,和超级市场上买到的不同。等会你再尝尝我们自己的榨苹果汁。”晚餐后,他母亲移走满桌子残肴,为大家端来一碟碟南瓜饼。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似乎可以那样一直延续下去。那一夜,我睡在劳悌芬家楼上,想到很多事情。南密歇根的原野向远方无限地伸长,伸进不可思议的黑色的遗忘里。地上,有零零落落的南瓜灯。我想得很多,很乱。高梁肥。大豆香。想到抗日战争。想冬天就要来了,空中嗅得出雪来,今年的冬天我仍将每早冷醒在单人床上。大豆香。想在密歇根香着在印地安纳在俄亥俄香着的大豆在另一个大陆有没有在香着?高粱肥。大豆香。大豆香后又怎么样?我实在再也吟不下去了。我的床向秋夜的星空升起,升起。大豆香的下句是什么?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所以说,我一整夜都浮在一首歌上。那些尚未收割的高粱,全失眠了。这么说,你就完全明白了,不是吗?那年的秋季特别长。

    1966年10月24日追忆

    【注】①余光中,中国台湾作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任教。②万圣节:西方的传统节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胡髭无赖地长着,应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运用通感手法,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B. 文章写作者讲杜甫的诗句时看到秋景而感到“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表达了一种飘零感,引起了劳悌芬的共鸣。

    C. 文章在语言上使用了一些长句,虽然长而堆叠,但是并没有使读者感到重复啰嗦,反而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

    D. 文章善用照应手法行文,如文章开头描写异国秋景中“特大号的南瓜”与后文中“南瓜饼”“南瓜灯”相照应。

    2文章写作者到劳悌芬家过万圣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反复出现“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2)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3)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_________”的表情变化和“________”的动作情态,显现了蜀道之“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满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一诗中,表现李白期望施展抱负,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蟮的洞穴的原因。

    (2)杜甫《登高》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复杂的感情融入了诗句。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久谪归来,感慨人事已非、恍如隔世。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反问的语气表明即使受挫也不改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中的乐声与市井言语之声做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刘校书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注】①郭震,唐朝将领、诗人。这首诗是诗人去官后写的。②扫重门: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作者遭受到的无情现实:辛苦多年无人赏识,祸福却在旦夕之间。

    B. 第三句强调因为才疏学浅,以致自己在官场角逐中心力交瘁,年华老去。

    C. 第四句语含讥讽,表面是说自己身份低微难酬圣意,实则暗讽圣意不聪。

    D. “残莺”是作者自喻,“残”、“老”照应,“残莺啼”犹言身老心不老。

    E. 颈联写朝野景致,明暗对比,视听结合;“归”字极言远离朝堂的轻松。

    2尾联“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祢衡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衡唯善鲁国孔融。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年、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客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操喜,来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税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杀之犹雀鼠耳。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摘编自《后汉书·祢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B.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C.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D.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和字意思上相互呼应,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张衡、祢衡分别字平子、正平;有的相反或相对,如曾皙名点。

    B.刺相当于现在的名片,又称“名刺”“名贴”“名纸”等,上有姓名、职务等信息,多用于拜访别人时呈递。

    C.古代王侯自称“孤寡”,最早是谦称,后来成为习惯性称谓,如《孟子》中梁惠王自称寡人,这里曹操自称孤。

    D.古代交通不便,出行者临行前,送行的人设宴饯别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不舍之情,为出行者祈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祢衡性孤傲,轻视曹操。曹操想召见他,他自称得了狂疾,拒绝前往;在曹操大会宾客时,他特立独行,当着众人裸身而立。

    B.祢衡有时名,才华横溢。祢衡不但音乐方面才能出众,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几乎过目不忘,他才名卓著,曹操本来无意杀他。

    C.祢衡颇自负,我行我素。在明知曹操不刻意刁难自己的情况下,他出任鼓史,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又羞辱曹操。

    D.祢衡多辗转,不善处人。他先是瞧不起曹操并拒绝孔融的引荐,继而轻慢对他以礼相待的刘表,最终因触怒江夏黄祖而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2)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威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高二毕业生的身份给长辈写一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