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是古代的三个官署,在不同的朝代所指不同,五代、北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B.元祐是古代帝王年号,中国古代常用年号纪年。文中“崇宁”“大观”“庚寅”都是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在京师设立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
D.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多指那些不愿“出仕”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 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那位同学家庭困难,却积极乐观,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家都表示愿意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
B. 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 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D.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使我深受感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林,皇家禁卫军。汉代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B. 量移,多指因罪贬谪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C. 禄俸,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
D.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史前时代,淮河流域不仅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与融合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表明,史前时期淮河流域的主源文化是贾湖文化。可以说,北辛—大汶口文化的主要源头即贾湖文化,而后的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又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所以贾湖文化作为主源文化影响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
文字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他们制作的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上通过刻画某些符号、绘制形象或抽象的图案来传达某种思想或作为某种标识。尽管这些不能算是后来我们所认可的汉字,但却是汉字的雏形,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淮河中游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发现了数量更多的刻画符号,这些具有表意、记事功能的区域性的文字符号或图案尽管不能称为成熟的汉字,更不可能是广为流传的系统文字,但却经过了一个群体在某个时期的使用,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最终成为后代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淮河流域也是我国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地。
在新石器时代,多支文化在淮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交汇、融合、发展。随着炎帝、黄帝族的势力进入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也随之进入淮河上游地区;以太昊、少昊氏为部族首领的东夷人力量得到快速发展,东夷部族在北辛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也随着东夷部族人群的迁徙和文化的交流等原因而渐次进入淮河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通过豫西南进入淮河上游地区,在豫南广泛传播,并与外来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并存。正是这多种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最终为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淮河下游地区,大汶口和良渚文化这两种邻近的文化又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影响。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就与环太湖地区的崧泽文化有了一定的交流,这种交流到了良渚时期则显得更为频繁和密切。良渚文化的一些因素为大汶口—龙山文化所吸纳,又通过文化交流与人员迁徙等因素进入中原地区,为中原文化所吸收并积淀下来,从而对后来的夏商周文明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良渚玉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陶器中的鼎、豆、壶三者的组合等,都为以后的商周礼制文化所继承,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正是通过淮河流域这一特殊的过渡与交汇地带的文化融合作用,我国新石器时代主要的文化谱系如裴李岗—贾湖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跨越长江与黄河得以完成交流与融合,从而奠定了后来中国上古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经历夏商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楚人势力的北渐,淮河流域不仅是楚人与中原诸侯争夺的前沿,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黄金地带。当吴越势力从长江流域向北发展之时,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都汇聚于淮河流域,从而实现了几大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至战国中后期,随着周代众多诸侯国的相继灭亡、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以中原族群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越来越丰富。淮河流域不仅是先秦时期我国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这一时期族群与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之一。
(摘编自金荣权《先秦淮河文明的历史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深入的考古发现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表明,古代淮河流域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
B.如果能够弄清楚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就能够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
C.新石器中期,淮河流域的先民已经在生活用品上通过刻画符号和绘制图案来标识,可以说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汉字。
D.淮河流域是中华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是先秦时期我国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方式,主体部分就淮河流域的文化起源、发展、融合的过程进行了阐述。
B.文章从考古实证人手,通过大量的实例,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以安徽蚌埠双墩遗址的刻画符号为例,证明了淮河流域是我国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地。
D.文章将淮河流域的文化与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作对比,强调了淮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淮河流域有着独立的文化体系,它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淮河流域的史前先民们深受贾湖文化的影响,他们当时往往采用一些刻画符号及绘制图形来表情达意,进行一定的文化交流。
C.正是由于淮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以及相邻文化的交汇、融合、发展,奠定了中国上古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D.淮河流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黄金地带,同时又汇聚其他诸多文化,为丰富华夏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一句含义相近,表达了陶渊明的自我宽慰之意。
(2)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代的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缘情,亦蕴理:如王安石《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就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2)《论语》中谈到了“________,_______”。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追逐败逃的齐国军队之前,曹刿没有贸然行事,为分析敌情而采取的两项行动是“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一句先写出阿房宫的地理走向,再点出它一直通到了咸阳;然后以“______”一句描绘出飞檐的状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_________”,似有不寻求显赫的思想,但我们时代青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借霍去病筑坛祭天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讽刺刘义隆的同时,借以警告好大喜功的当朝统治者。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的观点,但荀子《劝学》中却这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强调的是君子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善于借力外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古代圣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以“ ______”写出了傍晚时分翩翩飞鸟映入眼帘的美景。
(3)《阿房宫赋》以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瞻之在前____。(《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____;本图宦达,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春水碧于天____。(韦庄《菩萨蛮》)
13、(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宏愿与胸襟。
【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范忠贞传
戴震(清)
范承谟,字觐公。大学士文程之次子。年十七,选充侍卫。康熙七年,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时吴三桂王云南、耿精忠王福建、尚可喜王广东,号三藩王;骄骞未易控抑,朝廷一示宽大,恐急激生变。承谟至浙,以固民心为本,劾奏吏之为民害者;及得民间豪滑,除之,务使民安静乐业。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以故悉民疾苦,设施拯恤。八年,嘉、湖二府水灾,疏请漕粮积逋概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例,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征。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
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迁兵部右侍郎,总督福建军务。承谟至闽,疏言“闽人活计,非耕即渔。自禁海已来,徙边海之民居,内以台塞为界;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至二十余万。请听民沿边采捕,十取一以充渔课;其所入可接军饷”。又陈军屯有五便,请使受饷之士卒垦辟荒地;六年后,始裁其饷。
是时吴三桂反于云南,承谟密上封事,言“功令钱粮考成太重及盗案处分太严,致有司专务催科,共相讳盗,图苟免参劾,请因时制宜,以宽广得民”。会闽藩阴与吴三桂连结,谋逆已成。承谟觇其言貌异常,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总督为名,各率健儿前至,用折逆谋。事未集而闽藩反,诈执承谟,承谟仰天大骂,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贼进水浆,承谟绝食,八日不死。而巡抚刘秉政已为精忠所得,遣说承谟降;承谟令两卒扶持下床,秉政且进且揖,承谟奋足蹶秉政仆地。骂曰:“诸逆旋当受诛,我先褫其魄。”
既而,王师破仙霞关,精忠降,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同时死者,自幕客至隶卒五十三人。承谟居械所三载,冠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置上几,北面拜跪。及死时,贼夜至,承谟起索冠,贼夺而掷之;承谟以械拉掷冠者头,乃整衣望阙九叩首,竟被害。天子震悼,赐谥”忠贞“。
(选自《戴震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听民沿边采捕 听:允许
B. 承谟觇其言貌异常 觇:暗中察看
C. 诸逆旋当受诛 旋:立即
D. 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 趣:通“趋”,奔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劾奏吏之为民害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十取一以充渔课 木欣欣以向荣
C. 乃密檄诸道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贼夺而掷之 倚歌而和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B. 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C. 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D. 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承谟在浙江,勘察荒田,奏请免赋,赈灾扶民,漕粮免征,百姓安居。
B. 范承谟在福建,针对禁海政策造成的农田废弃及朝廷各级官员以催收赋税为务等事屡次上书言事。
C. 耿精忠将范承谟囚禁起来,派刘秉政前去劝降,刘秉正被范承谟踢倒在地,并遭受斥骂。
D. 范承谟被关押时,常戴御赐冠帽,每月月初便把“时宪书”放于几案上,最后从容自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
(2)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稍稍停顿了一下,这位官员又接着说:“同时,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位伦敦奥组委官员说的话,引发了人们的很多思考。
请以“输赢自有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思路清晰,论据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