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鲁迅先生是他那个年代的“网红”。那什么人会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呢?综合各种状况我们可以讲是对社会状态不满意 ① 关心社会状态的人。 ② 一个人每天只是不停地打麻将,抽大烟,苟活度日, ③ 他为什么要看鲁迅的文章? ④ 我们至少可以说那个年代是有很大一拔人关心社会的整体状态, ⑤ 力求改变的。 ⑥ 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 ⑦ 在革命的年代,鲁迅的文字 ⑧ 可能成为流行。这个时代的跨度其实非常长,至少横跨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A | 并 | 如果 | 那么 | / | 又 | 固然 | 哪怕 | 也 |
B | 却 | 如果 | 那么 | 所以 | 并 | 所以 | 只有 | 才 |
C | 又 | 因此 | / | 当然 | 并 | 既然 | 就 | 也 |
D | 却 | 尚且 | 何况 | 所以 | 却 | 因此 | 只有 | 才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朱婷又一次踏上前往土耳其的征途,开启自已在国外联赛第2个赛季的征程,球迷们到机场欢送她,为她感到踌躇满志。
②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然而却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称赞,这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些不虞之誉更让我诚惶诚恐。
③尽管多位业内专家都没有确认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但从其审慎的态度来看,专家们恐非空穴来风。
④丽江没有淡季旺季,春季鲜花怒放,酷夏凉快怡人,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阳光充沛,每个人都会在这儿与秀色可餐的风景邂逅。
⑤为了营造一个具体而微、触手可及的自然之境,主人调遣能工巧匠于园林中叠石造山、植木为林、凿地成池,追求师法自然之妙趣。
⑥过往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帆风顺时不必得意忘言,遭遇挫折时也不必灰心丧气,一切都会过去,我们还是珍惜当下吧。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 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 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4、下面八句话两两组合构成四幅对联,下列选项中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报国须怀赤子心 ②牛奋四蹄万顷黄
③人勤一世千川绿 ④此地人文射斗牛
⑤埋头能做识途马 ⑥为民当效黄牛力
⑦俯首甘为孺子牛 ⑧中天星彩腾奎壁
A.⑧① ②③ ④⑥ ⑦⑤
B.③① ②⑥ ⑤④ ⑦⑧
C.⑧① ②③ ⑤④ ⑥⑦
D.⑥① ③② ⑧④ ⑤⑦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 。 。 。 。 。 。
①玄学家崇尚老庄哲学,贬斥注释儒家经典的繁琐经学。名士们高谈老庄,辩言析理,称为玄谈或清谈。
②主方首先提出论题,阐述见解。客方随即进行驳难,于是双方展开辩论。
③清谈的方式犹如现代的辩论比赛,分主客两方。
④在清谈时名士们必定手持尘尾,挥动尘尾,可助谈兴。相习成俗,尘尾就成为了名士的雅器。
⑤清谈的内容从讥评时事、臧否人物到抽象的哲理。
⑥玄学是关于玄远哲理的学问,老庄毅并称三玄。
A. ①⑤③②⑥④ B. ⑥①③②⑤④ C. ①⑤⑥③②④ D. ⑥①⑤③②④
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 非常了解(%) | 了解(%) | 不是很了解(%) | 一点不了解(%) | 没有考虑过(%) |
个性 | 30.2 | 60.3 | 7 | 1.9 | 0.6 |
兴趣 | 28.5 | 49.7 | 18.1 | 3.2 | 0.5 |
能力 | 27.9 | 53.2 | 15.6 | 2.5 | 0.8 |
选项 | 很强(%) | 较强(%) | 一般(%) | 不具备(%) | 没有考虑(%) |
合作意识 | 19.7 | 32.4 | 45.8 | 1.2 | 0.9 |
竞争意识 | 21.3 | 24.5 | 45.6 | 5.4 | 3.2 |
创新意识 | 15.5 | 33.3 | 41.9 | 5.9 | 3.4 |
社会适应能力 | 23.5 | 21.2 | 51 | 0.3 | 4 |
人际交往能力 | 22.6 | 37.9 | 36.7 | 0.3 | 2.5 |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 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
D. 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B. 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C. 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 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说,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________”。这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的诗句,把中华民族的信心满满,说得淋漓尽致。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将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后,又以“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美好年华的悄然而逝。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国事的艰难和自己身世的坎坷。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之所以会“___________”是因为态度浮躁不专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爱情被无数的才子佳人歌咏,《静女》就曾描绘了男子在约会地点找不到爱人而徘徊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国须靠人才。苏洵在《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如果六国能拿贿赂秦国的土地与侍奉秦国的诚意来招纳贤才,那历史或许会改写。
(3)在古诗词中,“春雨”这一意象往往寄寓着文人墨客浓烈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宫殿像蜂房一样曲折、像水涡一样回旋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难以计数;写宫车远去声音渺茫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规模宏大。
(2)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长安杂题
(唐)杜牧
雨晴九陌①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②。
少年羁络③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注)①九陌: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②霓旄:指彩虹,③羁络:马络头。
【1】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尾联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现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多斜,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矢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治国之大害也。”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书》云:‘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现十九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败者,不可胜数。朕恐怀骄矜,恒自押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如此,庶几于时康道秦尔。”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 遣:发射 B. 病人觉愈,弥须将护 将:保养
C. 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过:错误 D. 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 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①皆为蔽其耳目 ②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C. ①莫以天下无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 ①骄矜而取败者,不可胜数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B.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C.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D.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以自以为得“良弓”实际都不是“良材”设喻,由此领悟到自己虽然取得了天下,却并不全都明白天下事务。
B. 太宗对机要部门逢迎苟且的现状很不满,要求臣下大胆指出朝廷政令中的疏漏,但不能在私下里妄议朝政。
C. 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务必小心谨慎,尤其天下刚刚安定如大病初愈,一不小心必然败亡。 故而即使有条件休养他也不去享受。
D. 太宗总结历代兴替教训,深知君主闭塞视听则必将因无道而遭百姓抛弃,他居安思危的做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
(2)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他的这些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