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弓鱼术”是把一条鱼绑成“弓”字的形状,让鱼儿离开水后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时间,捆绑后的鱼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绑成弓形可以让鱼鳃张开,使鳃丝接触空气,从而使鱼获得氧气
B.鱼体表覆鳞片且有黏液,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C.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鱼尾与躯干的摆动
D.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对鱼的运动不起作用
2、下列属于大肠杆菌、蘑菇、酵母菌的共同特点是()
A.都能形成芽孢
B.都具有液泡
C.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D.都进行孢子生殖
3、放置了很久的橙子表面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这些霉斑是( )
A.芽孢
B.霉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4、“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了,湖水变绿,这是因为( )
A.湖水本色
B.岸边的绿树倒映在水里
C.藻类大量繁殖
D.苔藓植物浮在水面
5、米酒酿造主要包括蒸米、拌酒曲、发酵三步,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霉菌主要起到糖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霉菌和酵母菌均属于真菌
B.蒸米后应立即拌酒曲,借助高温促进酒曲中微生物的繁殖
C.糖化作用是指有氧条件下,霉菌把稻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发酵主要是指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6、深海底部火山口周围的热泉附近,生活着大量的硫细菌一级管状蠕虫、双壳类、蟹、鱼等生物,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巴斯德发现了细菌,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B.双壳类生物的运动器官是足
C.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属于真核生物
D.包括硫细菌在内的所有细菌都是异养生活
7、“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B.骑马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C.少年骑马属于学习行为
D.马比蝴蝶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
8、2022年7月初,汝州中央公园广成湖出现“怪鱼”引发关注,经专家确认为鳄雀鳝,历经45天,两条大鱼终被捕获,超3000万网友在线围观“捕鱼现场”。之所以兴师动众,是因为这是一种来自北美的外来物种,为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食性广泛,攻击性强,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抢夺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会严重破坏( )
A.物种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9、2021年底,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化石并命名为秀山恐鲎【hòu】(如图)。复原后,发现该类动物体形庞大,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
10、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有杆状、球状等不同形态,在我们身边肉眼随处可见
B.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
C.一个芽孢就是一个生殖细胞
D.所有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11、在人眼球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中,M、N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结构,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环境下,N处于缩小状态,这说明乙环境的情况是( )
A.光线强
B.光线弱
C.空气湿度大
D.温度高
(2)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N相应地放大缩小,这是人体的一种
反射。下列反射与它属于相同类型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吮吸反射
C.望梅止渴
D.老马识途
(3)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2、下图是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有关血液成分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肺,②中氧气减少
B.若X表示脑,②中氧气增多
C.若X表示小肠,②中养料减少
D.若X表示肾脏,②中尿素减少
13、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水螅
B.蜗牛
C.蚯蚓
D.蝗虫
14、下图甲、乙分别为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既是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玉米新植物体幼体的部分是( )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比,菜豆种子中没有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玉米种子萌发时,①所起的作用( )
A.保护作用
B.支持作用
C.运输作用
D.提供营养
【4】分析两种植物胚的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 )
A.⑤位置的区别
B.③数量的多少
C.②⑨数量的多少
D.①的有无
15、如图表示不同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D表示受精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D→A→B→C
B.若表示蝉的发育过程,则A→C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家蚕的发育过程中“吐丝结茧”的是B期
D.若表示菜青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16、关于下列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蛔虫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B.沙蚕生活在海洋中,疣足可辅助爬行和游泳
C.果蝇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日本血吸虫幼虫寄生在人体内,成体寄生在钉螺体内
17、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梨的果皮光滑和桃的果皮有毛是相对性状
B.家兔的黑色毛、白色毛和棕色毛是相对性状
C.番茄的红色果实和圆形果实是相对性状
D.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
18、下列各项是以细菌作为人类利用对象的是 ( )
A.制作泡菜
B.制作面包
C.种植蘑菇
D.养殖山羊
19、“美人鱼”的学名儒艮,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类似人类的哺乳,判断美人鱼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动物
D.软体动物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面是根据这句俗语写出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A.树蝉
螳螂
黄雀
B.露水蝉
螳螂
黄雀
C.蝉螳螂
黄雀
D.黄雀螳螂
蝉
21、珊瑚虫、河蚌、蚯蚓、螳螂和线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_______,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22、将下列植物的类群和对应的植物选出来
( )①海带( )②石松( )③苏铁( )④地钱
A. 种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藻类植物
2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另一类是 动物。
24、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请回答:
(1)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答: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否无限增长? _________
(3)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某一环节出了问题,生态系统就会_______。
25、曲肘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舒张;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__________;提重物时同时__________。
26、鱼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27、生物的遗传信息中心是__,主要的遗传物质是__.
28、动物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
29、下图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枝芽(纵切)、种子的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 图甲中的结构[1]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丙中的
[ ]__________发育来的;甲图中结构[2]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___发育来的。
(2)将甲图中[3]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________的结构相似。
(3)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可以使[ ]__________不断伸长。
30、蚯蚓的体壁、鱼的鳃、青蛙的皮肤和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这是由于这些结构里都有______。
31、请你将下列鸟卵的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配对起来.
32、“发热”是一种病理反应,它能影响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对人体有百弊而无一利。( )
33、动物是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也使大自然变得绚丽多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与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的高度适应,能够让我们找到无穷的探究问题,从而不断地丰富着人类知识的宝库
(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三部分组成,这是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动物运动的能量都是由骨骼肌提供的,准确地说,肌细胞内都有_____,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在这里被分解,能量被释放出来。
(3)龟兔赛跑的寓言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兔子擅长_____,这种运动方式使兔子在运动速度上占有绝对优势。
(4)动物的本能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等,都是通过遗传、_____和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5)弗里施、延伯根、劳伦兹这三位科学家都因研究动物的行为而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
34、如图是人体某一结构示的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左图结构名称是______。
(2)运动时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 ]______;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______。
(3)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 ]_______从[ ]_____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4)运动的产生过程是:当______受到______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或舒张时,就会牵动着骨围绕______而产生运动。
(5)当举重时,举重运动员处于A状态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处于______状态。(收缩/舒张)
(6)举重时,举重运动员处于B状态时,肱二头肌______,肱三头肌______。(收缩/舒张)
(7)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