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个临海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
A.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渤海、东海、南海、黄海
C.南海、黄海、渤海、东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世界上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加拿大、中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印度 D.俄罗斯、中国
3、2022年暑假,家住上海的林小小同学一家自驾游览了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318国道。结合下面“318国道景观大道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活动积温增大
B.平均海拔增高
C.年降水量增加
D.人口密度增大
【2】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与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黄山--江西省
B.张家界--湖北省
C.然乌湖--云南省
D.贡嘎山--四川省
【3】林小小假期结束回到家中,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许多见解,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景观大道大致分布在30°N附近
B.景观大道东抵东海西达雪域高原
C.起点和终点气候差异大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在林芝与当地居民一起喝酥油茶
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治理水污染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海水淡化
5、你认为下列哪一地区能使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等多种动植物都能同时存在( )
A. 大兴安岭 B. 横断山区 C. 天山地区 D. 太行山区
6、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
A.12℃
B.16℃
C.20℃
D.28℃
【2】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
A.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森林多,气温低
7、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广东惠州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8、下列几组地形区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山东丘陵、太行山脉
C.长白山脉、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D.大兴安岭、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9、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D.崎岖不平,水田广布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四合院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10、下图为江西省及相邻的行政区域和台湾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四幅汽车牌照与所属省级行政区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④
B.乙﹣⑤
C.丙﹣②
D.丁﹣①
【2】图中A、B对应的我国的海域分别是( )
A.渤海台湾海峡
B.黄海琼州海峡
C.东海台湾海峡
D.南海台湾海峡
1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 )
A.承德避暑山庄
B.圆明园
C.颐和园
D.拙政园
1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摔跤
B.彝族—泼水节
C.苗族—跳板
D.藏族—赛龙舟
13、名著《西游记》中提到的“火焰山”就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这个地方是( )
A.台湾火烧寮 B.漠河北极村 C.四川盆地 D.新疆的吐鲁番
1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不包括(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5、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下列关于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④我国最大的平原
16、下列山脉中,呈东西走向的是( )
A.武夷山
B.阴山
C.太行山
D.台湾山脉
17、如图所示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能出现在西双版纳的是( )
A.乐山大佛 B.
天坛
C.都江堰 D.
大榕树
18、在云南西北部出现“三江并流”现象(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平行流动),读部分省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云南省不相邻的省区是( )
A.蜀
B.黔
C.桂
D.粤
【2】关于三江并流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条河流平行向北流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独龙族、怒族少数民族在此生活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3】图中所示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台风、海啸
C.土地荒漠化
D.寒潮、低温冻害
19、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A.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
B.韩国、蒙古、日本
C.印度、文莱、菲律宾
D.朝鲜、蒙古、伊朗
20、新疆古代的引水工程是:
A.跨流域调水 B.深水井 C.坎儿井 D.自流井
21、花栀子同学手绘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请将下列少数民族主要生活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传统文化描述对应的序号填入答题卡表格。
A.我们每年八九月间过雪顿节,举行展佛、赛牦牛、马术表演、群众游园等活动
B.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我们聚集在草原上过那达慕节,用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来表达丰收的喜悦
C.我们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大多数节日和汉族相同,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全民性的节日,也叫三月三歌节
D.我们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我们举行集会的场所,每年开斋节(也叫肉孜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
民族 | 省级行政区轮廓 | 民族文化 |
蒙古族 |
|
|
壮族 |
|
|
藏族 |
|
|
回族 |
|
|
22、我国的内海除琼州海峡外,还有 。
23、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___ _少,而___ _较多,___ _不足。
2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山脉A是____,它的北侧是____盆地,南侧是____盆地。山脉B是____,山脉D是____,山脉E是____。
(2)山脉F是____,走向是____,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
(3)H是____(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
25、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分布塑造了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平原。
26、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 、 三级。
27、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
28、我国陆地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29、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其中陆海都相连的两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
30、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呈_______状分布。
31、读“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京津冀地区大部分地处________(工业基地),东部濒临A________(海域);粤港澳大湾区流经的主要河流是________。
(2)从海陆位置来看,两大经济区都位于________,连接两大经济区的铁路线B________铁路。
(3)请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32、八年级3班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通过运用比较法,探究埃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异同。他们找到两个区域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
(1)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区域气候干旱。地表都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但根据两个地区的纬度推测,埃及年平均气温比新疆____,新疆因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____气候。
(2)两个区域都产出的矿产类能源资源是____。
(3)两个区域都产出的经济作物是____,新疆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最大的盆地____盆地边缘的绿洲,埃及的主要产地集中于____(河流名称)河流沿岸。
33、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通车后,老挝境内车程由2天缩短到3小时,全程可实现10小时通达。中老铁路沿线景点多,开通五个月来,运送旅客超270万人次,货运量增长5.5倍。下图示意中老铁路途经地区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挝东邻____,西南毗邻泰国,西北达缅甸。从海陆位置看,老挝是____国。
(2)中老铁路北起云南昆明,南到老挝首都____,在老挝境内大体呈____走向。与澜沧江—湄公河河运相比,中老铁路货运优点是____。
(3)中老铁路途经地形类型以____、高原为主,地势特征____。中老铁路被称为是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4)我国和老挝的经济交流属于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34、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围绕两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材料一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气候特征,完成下表。
| 耕地类型 | 气候特征 |
小麦集中产区 | 以①____为主 | 冬季②____,夏季高温多雨 |
秦岭一淮河 | ||
水稻集中产区 | 以③____为主 |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④____ |
材料二下图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2)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____。
A.严格保护耕地B.大力围湖造田C.退耕还林还草D.控制城市发展
主题二: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3)提高粮食产量可依靠科学技术,举例说明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
3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③是____,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作用。
(2)城市①是____,图中联系①③城市的高速铁路是____。
(3)长江三角洲每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该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____ ____。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此区域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