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大陆性气候 B.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雨林气候
2、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适合该地农业发展的方式是( )
A.扩大甜菜种植面积
B.在缓坡修筑梯田
C.提高黑土的粮食产量
D.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3、我国南方电力工业的主要形式是( )
A.水力发电
B.火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4、永州市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图2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读图,完成小题。
【1】图2显示,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水量大
C.流速快
D.无结冰期
【2】图1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
B.水土流失减少
C.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D.植被破坏加剧
【3】下列措施会对黄河含沙量起到减弱作用是( )
①沿岸百姓开荒种地②中游植树种草③打坝淤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④加固下游堤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一碗水,半碗泥”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含沙量大 B.汛期短
C.水量大 D.有凌汛
6、2016年寒假期间,李明同学随父母外出,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他们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
A.从海南岛到沈阳
B.从拉萨到北京
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
D.从长沙到上海
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
D.东西跨经度大时差大,南北跨纬度广温差大
8、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
A.修建水库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
D.围湖造田
9、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统一管理调度全流域用水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
C.实行阶梯水价
D.大力发展重工业
10、根据下图,甲乙丙丁四地描述错误的是( )
A.丁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S,160°E)
B.甲在丁的东南方
C.若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当虚线处迎来日出时,图中四地处于夜晚的只有乙地
D.甲地位于中纬度、西半球、南温带
1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类齐全,分布均衡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丰富
C.资源丰富,可以满足本国全部需求 D.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2、下列柱状区域能示意我国纬度位置特点的是( )
A.
B.
C.
D.
13、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 )
A.频率高,但强度小 B.种类多、分布广,损失重
C.灾情轻,损失小 D.没有明显的地区和时间差异
14、春节期间,我国广州迎春花市鲜花竟放芬香,哈尔滨冰灯展冰灯晶莹剔透,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风俗习惯
15、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2】青藏高原不易受到甲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距海远
D.人口少
16、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省的数目分别是( )
A.4、2、5、23 B.2、4、5、24
C.2、4、5、23 D.23、5、4、2
17、中学生刘芳向同学描述自己的家乡蚌埠,下列叙述中准确的是( )
A. 地势较为平坦,平原广大
B. 四季温暖,降水丰沛
C. 物产丰富,橘树遍地
D. 位于安徽省南部,跨淮河两岸
18、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填海造陆
D.围海造田
19、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图为我国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汽车产业群中既沿海又沿长江分布的是( )
A.东北汽车产业群
B.中部汽车产业群
C.西南汽车产业群
D.长三角汽车产业群
【2】珠三角汽车产业群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中不包括( )
A.交通便利
B.资金条件优越
C.技术力量雄厚
D.自然资源丰富
20、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
A. 四川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2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_____河流,是我国_____河的主要分布区.
22、气候对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
①:在降水丰沛的地区,____决定农作物-年中可以播种的次数。
②:在降水少的地区,需要通过____发展种植业。此外,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23、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________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________。
2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分界线。确定此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和____。
25、将下列自然资源进行分类连续:
_______ _______
26、西北地区地面植被自东向西,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
27、北京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位于_________工业基地。
28、 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9、板块构造理论认为,___________较稳定,___________地壳活动较频繁。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挤压踫撞形成的。
30、北方地区有“黑土地”和“黄土地”,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育成“____”。
31、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1)及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的山脉A为_____________山脉,该山脉以南的地形区是_______盆地,以_______气候为主。
(2)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根据图2所示气温、降水量特点,判断该地位于______气候类型区。(填数字序号)
(3)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因素。这三种气候的共性是________。
(4)③气候类型分布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②气候类型分布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
(5)⑤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秋收期间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当地的玉米不能及时收获。
材料二: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降6~8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物,预防感冒。
材料三: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低温冻雨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害最大的是交通:交通中断,导致上百万旅客滞留。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天气与农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一下天气有哪些特点。
33、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 年 6 月 16 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建成通车。这条从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将“死 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它北连兰新线,东经格尔木与青藏线相连,便利了与祖国 各地的联系。铁路两旁种植了耐旱的梭梭树、红柳等,部分路段修建了“过沙桥”。
(1)和若铁路位于我国的_______(地形区)内,其所在区域地处_____(温度带), 本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
(2)图中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__________,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
(3)本区发展了绿洲灌溉农业,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_____。
(4)铁路两旁梭梭树、红柳的作用是_____;简析沙漠中“过沙桥”的作用__________。
(5)和若铁路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分析铁路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________。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__山脉,乙是_______山脉。
(2)欧洲东部以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非洲东南部以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
(3)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_______,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
(4)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是_______山系,非洲中部是_______盆地。
(5)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填写“正确”;在错误的说法后填写“错误”。
a.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 (_____)
b. 非洲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_____)
c. 北美洲地势特征为东西两边高,中部低 (_____)
d. 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_____)
e. 大洋洲都是平原(_____)
35、读我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将图中序号或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山脉: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地形区:A___高原 B___高原 C___盆地 D_____盆地 E_______平原 F____平原
(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__________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4)地形B和F之间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