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判断该书的作者是( )
第三章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
第六章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由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
第七章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能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
第八章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
A.但丁
B.伏尔泰
C.莎士比亚
D.加尔文
2、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发展成为一个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帝国。国家版图的扩大引起了司法审判的变化,专业法官和代表地方势力的基层机构被排除在法庭之外,司法审判主要由国王、朝廷重臣和市长等行政官员完成。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官僚体系趋于完备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司法水平显著提高
3、1937年意大利罗马有近万人为一位科学家举行国葬,全世界的无线电站停止工作2分钟,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哀。这位科学家是( )
A.卡尔▪本茨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4、万历年间的汤显祖(1550—1616),其作品《紫钗记》是以唐代传奇霍小玉传编剧,可说是由女子的视角指出男女情爱并不平等;《牡丹亭》一剧是昆曲之冠,不仅表彰情爱,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而且女主角杜丽娘因情而死,又起死回生,使情爱之重超越生死。这能够佐证当时( )
A.思想领域的活跃
B.婚姻自主理念的实现
C.政治领域的腐败
D.男尊女卑观念的颠覆
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民主、科学与法制”
6、如图所示为2007—2011年世界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金融危机冲击世界航运业发展
B.拉美国家经济安全性最高
C.航空运输方式受欢迎程度下降
D.世界各大洲经济联系减弱
7、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国的参战
B.法西斯国家战力不足
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团结战斗
D.核武器的诞生和使用
8、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令禁止各级党委以党代政,以言代法,逐步理顺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举措( )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
B.有利于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C.扩大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
D.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
9、如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这些思想( )
思想家 | 思想 |
李贽 | 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听)耳,不足采也 |
顾炎武 |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
A.揭开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10、下图是中国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我的祖国》,其展现的背景是( )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A.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
B.歌颂伟大抗美援朝战争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11、197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直接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D.表明了对旧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意向
12、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碾盘沟出版,刊载新闻一照片150余幅,中英文对照说明,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下图为《晋察冀画报》中的部分报道。这些报道( )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中国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表明中共重视根据地文化的建设
13、下面两幅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一个缩影。从中体现出的时代变化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
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
14、“年”的叫法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变化过程。商朝因非常重视年头岁尾时对祖先的祭祀,故称之为“祀”;周朝认为农业的丰歉关乎社会的正常运作,人背禾形象的“年”受到了特别的推崇,故称之为“年”,并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从“祀”到“年”的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宗族观念的淡化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民本思想的发展
D.血缘关系的疏远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对明初废宰相的做法进行评论:“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由此可知,废宰相( )
A.实现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B.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C.整顿了腐败的官场风气
D.有利于贤明人才的培养
16、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 )
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
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
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
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
17、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如表为西汉至五代后周时期的户口变动表,这一变动体现了( )
朝代 | 年度 | 公元纪年 | 户数 | 口数 |
西汉 | 平帝元始二年 | 2 | 12233062 | 59594978 |
隋 | 炀帝大业五年 | 609 | 8907000 | 46019956 |
唐 | 天宝十四年 | 755 | 8914709 | 52919309 |
唐 | 宪宗元和十五年 | 820 | 2375400 | 15760000 |
五代后周 | 世宗显德六年 | 959 | 2309812 | — |
A.经济衰颓的时代景象
B.政局影响人口的变迁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社会治理的渐趋松弛
19、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B.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20、清初沿袭明朝旧制,置内阁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一度使内阁起到了中枢机构的作用。但自“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一变化旨在( )
A.强化君主专制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中央机构
D.健全官员管理体系
21、熙宁二年(1069年),京师雪寒,宋神宗下诏令:“老幼贫疾无依而丐者,听于福田院额补给钱收养,至春稍暖则止。”由诏令内容可以看出,宋代( )
A.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
B.社会救济注重现实需求
C.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D.强调普通百姓利益至上
22、英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公开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排斥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D.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2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规定:民众在迁移时,应将自己的户籍资料一并迁移,没有及时迁移的会受到严厉处罚,乡里的啬夫等人也会连带受到相应的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
A.乡里组织结构更加健全
B.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增强
C.政府对基层管治较严格
D.流民众多危害社会安定
24、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25、历史背景【知识点133】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____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传播____思想。
(4)有利条件:清政府的“____”和“____”,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6、________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破坏。
27、全面的殖民入侵(工业革命后)
(1)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
①英法控制了_________和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②1882年,英国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2)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_________实行武力扩张,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4)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_________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_________,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_________。
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5)柏林会议(1884年)
原因 | 解决抢夺殖民地的矛盾;进一步瓜分非洲 |
内容 | 规定“_________”原则;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即“_________” |
影响 |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
28、社会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________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________。
29、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背景:1885年,印度_________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历程: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_________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印度_________
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立宪革命
①爆发: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_________革命。
②成果: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③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_________革命思想。
(3)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_________。
30、古代印度文化影响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____。5世纪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南传佛教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____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1、创立人:德国思想家、革命家____和____。
32、概况
(1)物种: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________和南瓜等。
(2)区域:由西班牙人和________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3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13世纪初,印度建立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权力;地方划分为________,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_____________。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______________。
(3)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_________,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________,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34、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______画成就最为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_____,追求神韵意趣。
35、汉朝时期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36、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38、判断题:正确的填 “A ” ,错误的填 “B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
39、请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