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福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被称作“亚圣”、秦始皇被捧为“千古一帝”:历史人物被尊崇的程度其实往往就是被歪曲的程度。

    B.天空有两个最明亮的天体(金色的太阳和银色的月亮),虽然月光不过是阳光的反射,但在无边夜幕的衬托下,月色更能挑动人们如诗如画的情怀。

    C.记忆中故乡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被孙犁写得亮丽夺目、诗意盎然:每当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

    D.《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墓地(他是1984年在故乡克鲁齐林诺村去世的)在顿河岸边,那是一块没有镌刻任何文字、未经雕琢的巨石,正对着“静静的顿河”。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B.多情应笑我

    C.同行皆狼狈 D.回首向来萧瑟

  • 3、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皆降之                 ②屈节辱命                       ③单于壮其节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反欲斗两主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杖汉节牧羊             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⑨扶辇下除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

    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

  •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一名司机,在驾驶时既不能只依靠平时经验而对道路交通指示标志习焉不察,更不能怀有侥幸心理为图一时方便而违反交通法规。

    ②在全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她表现优异,成绩斐然,让其余参赛者望尘而拜,自叹弗如。

    ③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遭遇龙卷风后翻沉,救援人员不辞辛劳,为了最大限度给予受困者以生的希望,没有一个人退却。

    ④谈及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

    ⑤过分挑剔或苛责别人,你就会对生活、社会充满失望。不但你自己无法满意,别人也会因为你睁大双眼而对你敬而远之,退避三舍。

    ⑥在青岛蜿蜒的海岸线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岛上风景不殊,山峰叠雾,巨礁险峻,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 5、《子夜》中刻画了一位拜金主义诗人,他是(  

    A.雷鸣 B.张素素 C.杜竹斋 D.范博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假山?西方建筑前一般有雕塑,多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的形象;而中国人的建筑没有这种东西,但一般都有假山。假山就是中国建筑前的雕塑,其中含有深邃的思想追求。瘦、漏、透、皱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大巧若拙

      我很喜欢明代计成的一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之一。我将它归纳成两个要点就是:第一,遵循自然,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最关键的就是规避人工秩序。

      第一个要点:遵循自然。中国人遵循自然,但并不代表中国人认为自然美比人所创造的事物美,才更重视自然美。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他特别欣赏外界自然物。他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水连绵,使我欣欣然而乐,这是庄子在写自然美,他特别欣赏山水自然美,觉得山水能够愉悦情境,但是,庄子接着说,“而乐又未毕也,哀又继之”。就是说,高兴还没有高兴完,哀又继之。所以细致咀嚼庄子哲学可以体会到,他绝对不是欣赏外在自然胜过人的内在的美。中国美学的主脉中也没有这个思想。我们今天讲“天人合一”,也不是对外在自然物的重视,而忽视对人本身的重视。我们今天讲中国画的概念,杰出代表就是水墨山水画。不画人而画山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外在自然物更感兴趣,而是因为山水画是人心灵的象征,一片山水就是一种心灵的境界,重视山水画,是对人内在觉性的重视。

      第二个要点:规避人工秩序。为什么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要留下人的痕迹呢?要痕迹全无,何以人所创造的痕迹这样不堪?问题症结就在这里。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能露出人工的痕迹,不能露出知识的痕迹、技术的痕迹。不是外在自然物比人高明的问题,而是要突破秩序,突破知识,突破各种规矩,而导向对人的内在心灵的体会。

    这两个要点——遵循自然和规避人工秩序,归到一点就是人的心灵的体验,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讲归于人心灵体验的问题。大巧若拙,并非是对美的东西的排斥,而是对与美丑相对的知识性的规避,对人类在美的名义下泛滥着欲望的洪流的规避。

    人类打着审美的名义,恣肆泛滥人的欲望,破坏这个世界,已经走得太远了。打着审美这样一个旗号,吃要吃最好的,住要住最好的,消化要消化最好的东西。人审美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审美到玉,和田就变成沙漠;审美到家具,亚马逊雨林也要遭殃。中国古代历史上,要讲审美,乾隆是最知道审美的,他把天下好画全归在他那个地方,题了几万首诗在这些好画上,糟蹋那么多东西。所以,走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它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实的体验。

    1下列对文章中“大巧若拙”的内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遵循自然,重视人的内在觉性。

    B. 规避创造,导向体会人的内心。

    C. 突破规矩,摒弃一切人工痕迹。

    D. 放弃目的,追求人内在真实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喜欢在建筑前放置假山,西方人则放与宗教有关的人物雕塑,这和中西方的文化观念、思想追求不同密切相关。

    B. 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也是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的人,他可以做到在欣赏自然中感受自然、体悟生命、释放心灵。

    C. 计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句,强调一切艺术创造虽然都是人作的,却都要模仿自然,力求形象逼真的艺术效果。

    D. 作者认为,人类只有远离私欲和功利,真正理解“大巧若拙”的美学意义,才会对自然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破坏。

    3一句话概括“虽由天作,宛自天开”的最关键要点,并说说这一审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善用比兴。《卫风·氓》中以桑树起兴,以______写女子年轻时貌美容颜亮丽,以______写到体衰色减,进而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2)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在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学相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月夜泛舟,最后菜肴果蔬都吃完了,杯子盘子杂乱无序,一片混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3)子路认为,让自己前去治理“千乘之国”三年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蜀道艰难的开凿过程,李白曾夸张地说:“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吾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接待人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3)通过描写月亮来渲染氛围或者烘托人物,这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难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如何表现荷的神韵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

    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时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密谏曰:“吾国未靖,虏且强,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武帝嘉纳。及,哀毁同所生。闻隋高祖受禅,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毅遽掩其口,曰:“毋妄言,赤吾族!”常谓长公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

    始,元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崩于涿郡,年四十五。

    帝在炀帝时,多畜善马,后见曰:“上性乐此,盍以献?徒留之速罪,无益也。”不听,顷里坐谴。帝后见隋政乱,多妄诛殛,乃为自安计,数奏鹰犬异驹,炀帝果喜,位将军。因泣谓诸子曰:“早用而母言,得此久矣!”帝有天下,诏即所葬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及祔献陵,尊为太穆皇后。

    (《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

    B. 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

    C. 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闻数十/皆不台。

    D. 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氏: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称号。

    B. 《女诫》:《女诫》是东汉班昭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家训,论述了女子在“夫家”需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即对丈夫敬顺、对舅姑曲从和对叔妹和顺。

    C. 崩:古代一般称帝王、皇后和皇太后等人的死为“驾崩”或“崩”。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等等。

    D. 擢:擢,提拔之意。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一些特定的词语,如“除”指拜官授职,“黜”指免去官职,“乞骸骨”指官员在任期间去世之后家人求回尸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高祖的皇后窦氏的母亲是北周公主,窦氏出生时就与众不同,发长过颈。长大后才学不凡,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B. 窦氏嫁给唐高祖后,对长辈十分孝顺。就连其他媳妇都敬而远之的元贞太后,窦氏照顾起来也是衣不解带,尽心尽力。

    C. 窦氏有才学,有思想,也擅长著文表达,写过一些规劝告诫的文章。有人将她写的文章和高祖的文章放在一起,旁人就无从分辨。

    D. 窦氏机敏,看到高祖养了不少良马,就劝他献给炀帝去投其所好以避祸,但高祖没有听从而遭贬谪,后来通过献鹰献马才得到重用,就后悔流泪告知儿子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国未靖,虏且强,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

    (2)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②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札记·大学》)

    ④人生的地平线主要是随着心胸的开阔而变得宽广的。(布莱克)

    ⑤人生是绘画,不是做算术。(霍姆斯)

    ④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海伦·凯勒)

    人生的风景有多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耍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