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福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中哪个字是错误的?(  

    A.街一一阶

    B.苏一一酥

    C.遥一一杏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 3、喜爱喝花茶的人们钟爱盖碗,盖碗又称“三才碗”,请问,这“三才”指的是( )

    A.茶海

    B.杯盖

    C.茶船

    D.杯身

    E.杯碟

  • 4、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减(xiāo   邀(yìng) 造(chì 妄自薄(fěi

    B. huái) zhé)   gē) 博闻强shí

    C. 徉(cháng)   椎(jǐng) 记(zhuàn)  风云(zhà

    D. nài)   绻(qiǎn  mì) 化险为yí)

  • 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两年,巨量投机资本涌入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厨房,甚至共享马扎,花样百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提供服务者约为6000万人。

    放眼全球,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实践。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评论指出,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比在任何国家有前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而不是硅谷,

    在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青年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在列。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摘编自2018年1月16日全景网)

    材料二:

    2017年共享经济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

    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6月起,悟空单车、3VbikE.盯盯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即使巨头摩拜和ofo也被用户押金、无法盈利等问题缠身,运营举步维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更是迎来倒闭潮。

    一方面头享马扎投入市场一天丢失一半,共享单车损耗率超过5%,共享雨伞最终变成“藏伞于民”,另一方面小蓝单车倒闭后拖欠供应商和用户押全多达10余亿元。国绕着共享单车企业用户押金问题,各方也已争执了一年多时间。

    “这很正常。共享经济倒闭潮符合商业理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互联网企业自带“马大效应,最终就会剩一两家寡头企业成为市场领袖,其他都会成为,“炮灰”,这是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魏武辉认为,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互联网企业发现一个商机,往往是一拥而上跑马圈地。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竞争方式也简单粗暴,往往是价格战和流量战,其实最终是幕后资本的对决。

    (摘编自2018年1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面对目前中国的共享经济。很多受访专家表达了各自的想法。

    58集团CEO姚劲波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呼吁:“共享经济企业应该共享信用黑名单,助力完善信用体系。这对整个生态都有好处。”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曾表示,2016年中国网民达到7.3亿,意味着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上线以后。在短时间内都会积累大量的用户,“这将成为共享经济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最大优势。”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看来,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将进入洗牌期,市场回归理性。但“风口”还会持续。“共享经济消费主力军多是95后。他们的理念就是开放共享,共享还是一种趋势。”

    专家认为,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共享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竞争正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城,共享经济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摘编自2018年1月7日人民网)

    (注)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1下列对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近几年的融资和创业环境中,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

    B. 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的实践,且未来世界其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

    C.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了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参与人数、市场交易额、融资规模、提供服务者等均过亿。

    D. 中国共享单车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二中提及的悟空单车、盯盯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反映了共享经济在中国正走下坡路。

    B.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出现共享经济倒闭潮是正常的,符合商业逻辑。

    C. 由于实际上幕后资本的对决,共享经挤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

    D. 在我国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会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大量的用户,这成为共享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

    E.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是融合竞争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城,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3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的共享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请结合实际及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边无际。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记叙自己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经过,指出要想认识事物的真相,须有质疑求实的精神,切忌“__________________”。

    (3)银河又称银汉、河汉、星汉、明河等,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喻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合,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喻写依山而筑的楼阁的布局特点,后慨叹高耸楼阁的密集之状。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龟蒙《采药赋》中的“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印证了《离骚》中的“____”一句;辛弃疾《再用韵》中的“自古蛾眉嫉者多”正是对《离骚》中“____”一句的化用。

    (2)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发布太空摄影作品时,配上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________”,来形容眼前的浩瀚宇宙与地球风光,表达愉悦心情。

    (3)古人常从鬓发的变化中生出光阴似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慨,这样的喟叹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意象是诗词中独特的文化符号,许多古代诗人以动物为意象来寄托志趣、抒发情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与游子无法排解的相思之愁;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抒写了面对蜀道天险的慨叹;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怅惘迷茫的幽深情思。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孔子的“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我们能明确人生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从荀子的“故不积跬步,________”(《劝学》),我们能懂得学习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从苏轼的“ ________________ ,可乎?”(《石钟山记》),我们能认识到了解事物要经过实地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如此,我们才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修养。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一叹高危难行,二叹惊险可畏,三叹凶险难居,第三叹中直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然无对,为人所笑。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即烧为炭,市卖之  诣:到

    B. 以其故,不能战斗  怖:害怕

    C. 然无对,为人所笑  默:沉默

    D. 既复杀驼,而破瓮  复:同样

    2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沉水)卒无买者。

    B. (那人)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在)死人中。

    C. (骆驼)既不得出,以(入头瓮中食谷)为忧恼。

    D. (那人)即用其语,以刀斩(骆驼)头。

    3下列有关《入海取沉水》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他把沉香运回到家里。

    B. 由于沉香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他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

    C. 他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

    D. 那人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2)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华罗庚不仅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并分享读后感。华罗庚对该书扉页的胡适题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提出质疑,他认为首句的“尝试”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尝试”则是强调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两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适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的反驳。这篇读后感也赢得了老师的赞賞,认为华罗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