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生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江西实现加快发展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大概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______。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______。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______,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 感觉 落魄
B.点染 触觉 落寞
C.点缀 触觉 落寞
D.点染 感觉 落魄
3、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孔子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其言不让”。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4、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近年来,每到教师节前夕,教育局领导都会到学校看望老师,与老师们握手言欢,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寄予殷切期望。
B. 中国一贯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C. 格力电器能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稳执牛耳,与它的苦练内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完善销售体系,创新技术分不开。
D. 程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实谨严著称的,当偶尔出现错误时,他绝不护短,反而闻过则喜。
E. 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有很多学生写文章很不规范,甚至到了文不加点的程度,有些文章的句读与古文相当,同学们竟然戏称为“五四前体”。
B.如今,不少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能差强人意。
C.在人际交往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斤斤计较之辈,而愿意亲近大方之家,感受其人格魅力。
D.许多年轻人热衷于看综艺选秀节目,是因为此类节目能给人一种心理预期,通过媒体的炒作可以快速成名,成为明日黄花,引人瞩目。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
刘金祥
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化下来的。就社会个体来说,文化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伦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礼仪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鉴于文化礼仪具有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我国历朝历代均把开展文化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所进行的贺年活动即为典型例证。
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时至今日,即便不是这年过节,人们也经常以现代通信方式,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大运”之类的口彩。贫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衷。
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贺年不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呈具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仪式,早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以真情实感互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更多社会意义和更大人文价值。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贺戒、亲朋间的贺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贺年增添了文明色彩。
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文化人过春节,更应葆有一份心灵的高贵、性情的儒雅和为人的亲和。作为文化人,我们应当更钟情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胎记的贺年活动,愿意秉持和坚守这一被当代人看来很原始很遥远的文化礼仪。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7日16版)
【1】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年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B.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然后式微。
C.贺年远离文化礼仪的具体原因在于人们用贫乏语言把市会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
D.贺年作为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导致其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下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为了论证贺年的文化本色,首先从两个维度诠释了文化礼仪的具体内涵。
B.第二段按照贺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解说贺年的时代特点,重点讨论当代社会应该改正的缺陷。
C.第三段将贺年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论证了贺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
D.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内容,以此照应题目和第一段的重点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
B.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众多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
C.春节前举办茶话会,到生产线慰问,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要求。
D.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共同维护精神家园。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中的乐声与市井言语作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水与船的关系,阐明世间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3)《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8、默写
古诗文中经常写到酒,诗人们往往借酒来抒发心中的思绪,如范仲淹《苏幕遮》中“① ________, 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借酒表达山水之乐的语句是“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是因为作者很守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10、填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2)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上下天光,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自由灵动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论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溪。
【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弃宗弄赞,吐蕃之赞普也。吐蕃,本汉西羌之地,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吐蕃世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畜多牦牛,又多金银铜锡;其国人或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号其王为赞普。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牦牛,驰剌之以为乐,西域诸国共臣之。弄赞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太宗不许。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乃诏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率步骑五万进讨。君集遣其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昏,太宗许之。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昏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字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琦,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阙之下。永徽元年,弄赞卒。高宗为之举哀,遣右武侯将军鲜于臣济持节赍玺书吊祭。
(节选《旧唐书·叶蕃传》,有删改)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B.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土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C.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D.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主于叶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是唐宋元明之间的汉文史籍对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的习惯泛称,有人认为“吐番”是“秃发”的发音讹变。
B.尚公主即与公主结婚,公主不能说“娶”而说“尚”,这是在中国古代贵族等级观念下以公主为尊的特殊说法。
C.国学本指供王室贵族子弟学习的国家级学府,后也指以先秦经典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体系,文中指后者。
D.玺书本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为免破损,书于竹简木牍,缚绳加泥封固,钤以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宗弄赞骁勇尚武。他二十岁继位,成为吐蕃的赞普:他求婚不成,就遏制二十万敌军进犯松州,让使者进贡黄金铠甲威胁大唐,声称必娶得公主。
B.弃宗弄赞很有谋略。他为了娶到大唐公主,不落于突厥、吐谷浑之后,不惜以武力手段施加压力,失利后审时度势,低伏谢罪,终使大唐与之和亲。
C.弃宗弄赞勇于改革。他仰慕大唐文明,移风易俗,派贵族子弟学习《诗》《书》,让中原文士掌管表疏,引进蚕种及造洒、碾、硙、纸、墨的匠人。
D.弃宗弄赞忠于唐室。他对继位的高宗表示,若有臣子胆敢悖逆,他将带兵讨除;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前,高宗赞赏并进封他为宾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驱野马、牦牛,驰刺之以为乐,西域诸国共臣之。
(2)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一《礼记.学记》
②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一一宋.叶适
③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 一一明.于谦
④落紅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一清.龚自珍
⑤时代的落伍者才是最可怜的。一一李大钊
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奔者流的话,一一鲁迅
自古至今、无数的名言警句,开心益智,怡情养性,多有育人之功。上面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