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A.
B.
C.
D.
2、读“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中国疆域的四至点图”,思考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往来
B.我国跨纬度广,南北景象差异大,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C.我国位于欧洲西部、太平洋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西北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相互往来
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形成著名的“八大菜系”。其中以“川菜”为主的省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来自新疆的阿古丽同学想看大海,以上四个省区可以做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美国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部地区是传统工业区
B.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先进
C.农产品进出口居世界首位
D.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比重较大
5、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
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长白山-武夷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6、读下图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人均土地资源充足
B.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地区
D.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
【2】关于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
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切实保护耕地②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③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④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的周期是约24小时,这个和地球自转的速度有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地球自转的速度提高至现在的两倍,下列哪个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
A.“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现象会消失
B.日月星辰将会变成西升东落
C.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会加快
D.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地轴的空间指向将会发生变化
8、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有“一江串三城,三足鼎立”之说。读“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一江”指的是( )
A.长江
B.资水
C.沅江
D.湘江
【2】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
B.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呈三足鼎立之势
C.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
D.长株潭三市彼此相距很近,发展特点相同
【3】要将长株潭建设成为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下列举措合理的是( )
A.相互模仿、借鉴,消除城市产业差别
B.将三市间的绿地改建为住宅区和工业区
C.建立统一的公交、通讯系统,整合观光旅游项目
D.鼓励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解决三市间交通困难
9、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是全国目前最长的铁路客运专线,已于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
营,武广高速铁路通车后,可极大地缓解哪条铁路线的压力( )
A. 京广线 B. 京沪线 C. 京九线 D. 陇海线
10、下列山脉中,属于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是( )
A.昆仑山 B.巫山 C.祁连山 D.长白山
11、如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C. 大部分位于热带 D.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
13、下表为我国某区域一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查记录的当地农事活动情况。根据表中信息推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 6—9月 | 9月—次年6月 |
主要农作物种植 | 玉米生长与收割 | 冬小麦生长与收割 |
A.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玉米
B.当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C.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D.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
14、我国主要气候特征是( )
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③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④气候复杂多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5、图中各民族与其民族舞蹈或体育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傣族—孔雀舞 B.彝族—跳板
C.朝鲜族——元宵节 D.蒙古族—锅庄舞
16、既在黄河流域又在京广线上的工业中心是( )
A. 太原 B. 西安 C. 郑州 D. 济南
1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
B. 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 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因此不需节约
D. 淡水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节约用水是区域性问题,而非全球性问题
18、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A.正确 B.错误
19、根据地形特征,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做法是( )
A. 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B. 积极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
C. 在平原地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 D. 在山地修梯田发展耕作业
20、现有1吨活鱼从黄桥运往泰兴城区,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 水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铁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21、在中国地理学习中,秦岭—淮河分界线十分重要,请完成下图中的填空。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2、我国有两个内海,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还有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_________ 海峡。
23、下列四个省级轮廓图中,判断各是哪个行政区并把他们的简称填在空白处,要求C和D既写简称又写行政中心。
A B C D 。
24、湾的森林覆盖率高,树种繁多,其中的 树世界有名, 产量居世界首位。
25、浙江省的简称是____,行政中心是____。
26、我国位于______ 大陆的东部,_______ 洋的西岸。
27、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大,以 气候为主,欧洲畜牧业发达,人们把 称为“绿色金子”。
28、中国最大的油田是____。
29、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
A.正确
B.错误
30、我国面积最大、位置最西、最年轻的直辖市是________,该直辖市因夏季闷热,冬季多雾而称作“______ ”。
31、读“台湾省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域:
A______ D______
(2)岛屿:
①_______ 列岛②_____岛
(3)河流④_________。
台湾岛地形以_____为主,约占全岛面积的____,Ⅱ为台湾岛最高峰___山。平原 多分布在台湾岛_____。
(4)北回归线从台湾岛_____穿过;台湾省大部分属_______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______气候,每年6月——10月常受_____侵袭。
32、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___(城市名称)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其气候特征是_____。
(2)借助本区域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33、【地理实践】
资料一中国农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资料二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示意图
(1)写出资料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牧区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写出资料二中以下地区的粮食作物。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粮食作物________ ;长江流域主产区粮食作物___________。
(3)写出资料二中以下地区气候类型。河套灌溉主产区气候类型________ ;东北平原主产区气候类型___________。
34、阅读下图“我国部分城市分布及其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雨季开始越____、结束越____,持续时间越____,其主要成因是南方受____(冬季/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读图可知,我国降水的季节(时间)分配特点是____。
(2)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城市的降水量越来越少,这说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形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
(3)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一般发展种植业都比较困难,但兰州和乌鲁木齐附近地区都有种植业分布,原因是兰州位于____(河流)沿岸,可以引水灌溉;乌鲁木齐邻近天山,可以靠____(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灌溉。
(4)济南市属于____气候,气候特点____。
(5)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作为中学生,试举一例说明在生活中应如何节约用水:____。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着高铁看中国高铁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它大大缩短了城与城、省与省之间的距离。例如,从山东到我国最北的省仅仅需要8个多小时(1500多公里),相对于以前坐火车要22个小时难熬的长途旅行要便捷许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交通中的地理:图中高铁线路起点青岛位于我国________省,一路向北沿途可以欣赏到我国著名的肥沃土壤:________土。下列描述场景与该线路相符的是________。
A.开往雪域高原 B.开往最美沙漠 C.开往最美水乡 D.开往最美麦浪
(2)生活中的地理:解释下列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东北雪乡的民居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________
b.春节期间,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已经鲜花盛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饮食中的地理:哈大高铁餐车上的五常大米让旅客赞不绝口,直呼“贼拉香”,其所在省是我国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试结合自然条件分析原因。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