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2024年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政府应与共享单车公司“牵手”,通过共享用户数据、建立单车使用诚信系统等方式共同引导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B. 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C. 配送员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又尊严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是京东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D.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违规排放不达标废气物的现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

    D.乌江亭长船:拢船靠岸。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liǎn)            (bā)            (hé)          拟南(jiè)

    B.调(kǎn)            写(zhuàn)       定(jiàn)        血(yì)

    C.悲(càng)          拒(wǎn)          (dāng)       房(pēi)

    D.跌(dàng)          然(jiá)            (jǐ)            超负(hè)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承蒙贵校盛邀,给我发言的机会,我一定会精心准备,届时必当拨冗参加贵校的诗歌讲座。

    B. 参加象棋比赛的一位同学表示:“这次对手是我同桌,我们是老朋友,希望他明天能承认。”

    C. “本来约好打球,可张明临时有急事失陪了,弄得大家不欢而散。”班里的体委不高兴地说。

    D. 对于这个问题,我刚才所说的只是一孔之见,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满足了。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暑()   笑(shěn)(xù) 瑕瑜互jiàn)

    B.(jí)   神yù)   (juàn) 心积虑(chù)

    C.(qiáo)   (gū)   (pāng)xiāo

    D.(yán) (yān)   邻()   夜雪初(j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马裤先生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 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 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C.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D. 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宗要田猎有度。

    (2)《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

    (3)鸥鸟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存世俗机心,不以世事为怀。由此,诗人喜将鸥鸟意象写入诗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富有诗意的话,使人们意识到乡愁是一种乡土记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正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这样的景象常常触发人们对乡村温馨生活的向往。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这样的景象又每每唤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表现能分清内外、荣辱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写一群小人因妒生恶进而诽谤屈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妇女儿童支持农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去疏帘才数尺”一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汉城五月落梅花”诗意,运用听觉渲染出远隔关塞、思友怀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两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两句相比,意境更令人感到孤凄。

    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可谓精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B. 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C.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

    D. 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A. 逾庖而

    B. 东犬西

    C. 吾家读书久不

    D. 先大母婢也。二世

    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

    B. 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 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