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大同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复兴之路》评述: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3、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列与此相关的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A.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B.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统治

  • 4、中国近代历史上,在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增加苛捐杂税,有的地方田赋竟然增加了50%,盐税增加了两倍以上,以致老百姓家门口的对联也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A.中华民国不太平

    B.北洋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C.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

    D.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 6、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3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 民国十二年   B. 民国十三年   C. 民国十四年   D. 民国十五年

     

  • 7、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下列事实与这场战争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西藏和平解放

    C.上甘岭战役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 8、“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戊戌变法兴起

  •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很大。八(1)班同学决定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展报。下列资料可以纳入展报的有(     

    A.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10、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知新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

  • 11、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天津条约》②《南京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总理 C.参议院 D.全体国民

  • 14、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由材料可知英国进行“决斗”的目的是(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想和中国公开交易

    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1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

    A. 1956年初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6年底

     

  • 1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次调整的农村政策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17、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画线处应该填

    A.美好生活不均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

    C.美好生活不充分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 18、在《中国革命史》一书中,编者写道:“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相应之地已非一处,国民对于此事莫不十分注意”。该书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辛亥革命

    D.广州起义

  • 1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发布主张和平统一的《告台湾同胞书》

    C.

    1954年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了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对香港行使主权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

     

     

    A. A   B. B   C. C   D. D

     

  • 20、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 22、________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 24、________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25、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敌人的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而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 26、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 27、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__”。

     

  • 28、请根据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5)“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解放军好战士——

    (6)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父”的是——

    (7)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是——

    (8)我国第一个搭乘神舟飞船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29、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30、“铁人”________;人民的好干部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器物之变〗

    (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企业。各写出其中一例。

    〖制度之变〗

    (2)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维新派掀起的运动是什么?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思想之变〗

    (4)“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感悟之变〗

    (5)综合上述问题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 32、

    (1)请写出上图的名称。图片正中讲话的人是谁?

    (2)这个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 33、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停泊在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响起三声礼炮。这标志着签字仪式的结束,也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

    (1)请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的名称。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清朝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经济是国之根本,国家的富强首先是经济的强大。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扬帆远航的经济赞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列举两个重工业发展的具体实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使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图三中造成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减少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材料四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

    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对其“积极拥抱”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世界组织?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我国开出了怎样的良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