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亲教信仰之差别……其实际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民族共和的宗旨
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如图“甲午一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身上展示的伟大精神是
A.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B.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C.英勇无畏、舍身救国的精神
D.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3、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C.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戊戌变法失败 ③中国抗战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①第一辆汽车 ②第一颗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 )
A.《忠孝节义》
B.《一剪梅》
C.《渔光曲》
D.《定军山》
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A. 自强
B. 求富
C. 民主
D. 平等
8、如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共同纲领》
9、抗日战争以来,从1937年8月13日到1937年11月中日双方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大战
B.旅顺大屠杀
C.廊坊阻击战
D.威海卫战役
11、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
1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A.第一次反“围剿”失利
B.第二次反“围剿”失利
C.第三次反“围剿”失利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下列人物最适合入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黄继光
14、著名革命家、思想家郑超麟先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民主精神
15、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
A. 钱三强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孔繁森
16、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17、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A.荒地增加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1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 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 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1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三民主义的提出 C.国共合作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中华儿女更加团结和坚强,他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日长城,在口口战场和敌后战场,请写了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壮美篇。“口口”应是
A. 东北
B. 正面
C. 海外
D. 中国
21、背景:日军企图打通_________,沿津浦路从南北连个方向夹击_______。
2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___、__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3、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
25、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6、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27、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______。
28、结合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西藏方面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人民政府谈判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__________。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
30、古都北京承载着更多的是历史记忆。
(1)近代西方列强攻入北京的侵略战争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895年发生在京师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1、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人物、地点和意义。
3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请讲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故事(要求写出时间(时期背景)、人物名称及相关事迹)。
33、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形成的核心领导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改革,对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材料三: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1)材料一中“我们的国体”“全体人民”分别指的是什么?当时“全体人民”可以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伯里克利改革在正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这次改革在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面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日本政府是如何解决的?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