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A. 抗美援朝 B. 越南战争
C. 科索沃战争 D. 中东战争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依据是( )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C.中国的主权遭到了破坏
D.封建地主剥削方式改变
3、下边两幅图片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两次农业改造。这两大举措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农业迅速发展
B.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C.公有制得到了巩固
D.彻底消灭地主阶级
4、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资金缺乏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5、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符合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交通发展,住行便利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欧美海权国家侵略势力已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陆上国家____则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横线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此次战役中,中炮牺牲和弃城逃跑的清军官员分别是()
A. 邓世昌、叶志超
B. 左宝贵、叶志超
C. 邓世昌、左宝贵
D. 叶志超、左宝贵
9、“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国内大众一般说来无动于衷。”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评价 ,他想要表达的是( )
A.戊戌变法的准备十分充分
B.戊戌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戊戌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1、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2、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李大钊
13、至2018年中国加入WTO已经有十七年了,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这一事实说明( )
A.我国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对外开放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C.我国对外开放只有对外贸易这一种形式
D.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大国
14、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开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15、下侧漫画《共和之假面具》刊登在1912年7月的《民权画报》上,画中一只猿猴正在戴上假面具。这幅漫画( )
A.表现了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
B.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抨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运用了西洋写实主义技法
16、宋琦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说法( )
A.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B.公车上书
C.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出版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7、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18、李纲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此评价是因为他
A.实现国家统一
B.确立科举制度
C.创立行省制度
D.推行垦荒政策
19、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了解当时更多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A. 《万国公报》
B. 《中外纪闻》
C. 《民报》
D. 《新青年》
20、2015年4月18日,我国开工建造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命名为“张謇”号以肯定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的贡献,他被称为( )
A.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B.中国西学第一人
C.状元实业家
D.杰出铁路工程师
2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人物)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_____)(派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23、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4、1949年__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5、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_______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党的好干部”_______。
26、(1)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①________。
(2)公元前60年,汉朝设②________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③_________。
(4)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④_________。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⑤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27、请填写下列为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2)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因为发现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28、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______。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
3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一场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随后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31、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目前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请举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的三项重大成就。
(5)举出中国在2001年中国外交成果中的一项。
32、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
(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
(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33、阅读下列题目,填上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____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派的什么“实际行动”促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我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并列举一例“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三,什么事件促使张謇“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请列举一个张謇兴办的实业。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