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以来,邵阳人的服装发生很大变化。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邵阳的( )
A.发展体现在着装之上
B.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
C.服装是展现个性物品
D.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3、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①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成功 ④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并且为了争夺地盘,不断挑起战争,致使土地荒芜,耕地面积减少,农户减少,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袁世凯死后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及影响
C.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军阀的斗争
D.军阀割据有利于中国再度统一
5、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具有反封建的一面,不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C. 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 D. 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
6、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发展民族工业
C.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抵抗外来侵略
7、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其失败的标志是( )
A.石达开率部出走
B.清军攻陷安庆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8、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的主要著作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演论》 C. 《猛回头》 D. 《物种起源》
9、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
10、费孝通说:“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材料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
A.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传统
B.汉族的经济发展优势
C.长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点
D.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经历
11、孙中山在某次会议上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朝)更甚……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从孙中山的论述看,他此后的实践是( )
A.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12、如图名为《杀鸡儆猴》的漫画《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的《战时画刊》上。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南京大屠杀
13、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升入太空乘坐的飞船是
A.长征一号
B.嫦娥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14、下边的照片摄于1945年的重庆,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唯一的合影。当时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参加政协会议
B.解决西安事变
C.争取国内和平
D.宣传抗日主张
15、2009年9月,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 )
A. “两弹元勋” B. “杂交水稻之父”
C. “铁人” D. “炮兵英才”
1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共同纲领》 B. 《论十大关系》
C. 《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步从广州向北推进到北京;陆上国家则从西伯利亚向南推进到北京,这种钳形活动掐住了满清王朝。其中“陆上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18、造成下图所示大水法残迹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
B.戊戌政变
C.火烧圆明园
D.黄花岗起义
19、“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普遍建立
2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⑤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21、由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臣________成功收复了新疆。
22、______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3、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
24、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1956年底,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______原则。这部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______的宪法。
27、百万雄师过大江指___________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影响、作用、意义:___________
28、戊戌变法触犯了以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因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
29、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有 、 等。
30、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事件。
(1)近代史上一次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______;
(2)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______;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______;
(4)“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让世人悲痛铭记:______;
(5)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______。
31、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纵观历史,中国屈辱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的,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其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19世纪末,日本通过什么战争打败了中国当时实力最强的北洋舰队?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抗争,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32、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3、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指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请举出21世纪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一例。
(5)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九三一年九月,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为掩盖其侵略目的,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
材料二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材料三 七月七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4)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