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花莲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2、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 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 抗日救亡——《阿Q正传》

    D. 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4、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上甘岭战役

  • 5、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6、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我国先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主要得益于(  

    A.金融危机的爆发

    B.北京上海的争取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海外华侨的努力

  • 8、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9、2016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5周年。95载艰苦卓绝,95载荣耀辉煌。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 10、“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材料主要说明了长征(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历经艰难和曲折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精神形成的过程

  • 11、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那么香港岛作为香港的一部分,是因为什么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西北边疆危机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 1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戊戌变法

  • 13、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 14、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生活,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     

    A.经济交往

    B.政治统一

    C.军事征服

    D.民族交融

  • 15、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 17、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2个

    B.3个

    C.5个

    D.7个

  • 18、“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 19、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人身上体现的精神有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奋发图强、创优争先

    C.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D.刻苦钻研、勤俭治国

  • 20、天京事变使大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其原因是(

    A.石达开的出走 B.《资政新篇》方案的出台

    C.陈玉成、李秀成的协同作战 D.清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制度。

  • 2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

  • 23、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___省,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

  • 24、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工业在______期间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25、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________

  • 26、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一系列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这次运动的洗礼,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

  • 27、目标:破袭日军________,摧毁敌人交通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 28、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迈入了核大国行列。

    (2)大包干,春潮涌,走向希望的田野,在安徽________感受十八户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时期”修建的________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 29、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红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的是——

  • 30、_____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大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

  • 3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经济建设方面】

    (1)列举出一五计划建设时期一项工业建设成就

    (2)列举出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项交通运输业建设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哪一政治制度?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形成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科技发展方面】

    (5)列举出一项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6)我国在农业方面取得的一项突出成就

    (7)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如何去做?

  • 33、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在近现代历史上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条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之权及该地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国有物永远让予日本。第4条中国支付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第6条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三   时间轴将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让我们沿着这条时间轴,重温抗战岁月。

    (1)依据材料一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结合所学分析此条约的签订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

    (3)将时间轴空缺历史事件补充完整。

    (4)请你从以下事件中,任选两项,论证“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晰)

    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