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下面某同学作业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 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B. 旗帜:民主、科学
C. 人物: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D. 影响: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2、1918年5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该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3、再现邓世昌率领海军将士英勇杀敌的悲壮情景,应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黄海大战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
4、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背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嫦娥四号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请问中国在空间技术上最早的突破是
A.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B.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改革开放的道路
6、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的内涵不包括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9、二次革命爆发于
A. 江西湖口
B. 湖北武汉
C. 云南昆明
D. 江苏南京
10、中华民国成立于( )
A.北京
B.南京
C.日本东京
D.上海
1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以下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A.大生纱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安庆内军械所
12、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
A.詹天佑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謇
1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 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
B |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C | 1938年,台儿庄战役 |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
D | 1940年,百团大战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A.A
B.B
C.C
D.D
14、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5、美洲被发现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B. 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C. 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D. 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16、如果以“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素材不必选用的是( )
A.《向日葵》
B.贝多芬
C.《战争与和平》
D.《物种起源》
17、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需经双方协议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针对的是( )
A.冯国璋
B.袁世凯
C.张作霖
D.段祺瑞
19、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在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新潮”指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白话文的使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下面报纸是哪个革命团体的“舆论阵地”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21、1949年1月,______(战役)胜利结束,这场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9年初,______(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2、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____。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3、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_________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______创办了大生纱厂。
24、在老师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这一主题进行探究。下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未完成部分的内容。
25、中共二大:________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推翻________,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______。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6、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是______。
27、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28、1954年,(_____________)率代表团在 (___________)参加了国际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29、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院士去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也有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30、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它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3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为了解决哪些遗留问题而提出的?这一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是什么?“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与成功实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3、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 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变法维新运动,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口号。
34、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美国人韩丁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他还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意味着破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中国农村进入一个新世界。”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
材料二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红色资本家:荣教仁回忆录》
材料三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回忆录》
材料四 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动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没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后中国农业出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家交出家业”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态度变化,并指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