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7年2月参与“二月抗争”,1976年又参加粉碎“四人帮”行动的是( )
A. 叶剑英 B. 陈毅 C. 华国锋 D. 邓小平
2、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3、抗战中正面战场取得第一次胜利的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4、下列资产阶级革命著作中,属于章炳麟的是( )
A.《猛回头》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革命书》 D.《警世钟》
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强调,“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
A.用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揭露封建礼教 D.提倡兼容并包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发展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④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京西藏中学是一所藏族中学,也是北京援藏的一个重要项目,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当年,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和昌都地区的101名平均年龄12岁左右的藏族学生到北京学习,其中80%来自农牧民家庭。这体现了我国( )
A.重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
B.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C.重视扶持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D.重视改善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
8、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A. 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B. 两河流域——伊斯兰教
C. 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
C.黄河流域——分封制
9、先进的思想是引领历史进步的潮头,下面思想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民主科学 ④变法图强
A.①④②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10、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会议操纵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中国以战败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D.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列强操纵
1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A.瑞金
B.吴起镇
C.会宁
D.延安
12、孙中山认为,过去的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 发动了辛亥革命
B. 创办了黄埔军校
C. 领导了北伐战争
D. 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13、“1853年,他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1895年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文中的“他”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14、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15、“由于它所处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使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三个特点﹣﹣宗教本位、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是
A.古埃及文化
B.古印度文化
C.古希腊文化
D.阿拉伯文化
16、“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下图所示的废墟前,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火烧圆明园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C.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D.南京大屠杀
17、下面是同学们查找资料,撰写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地区发展成果调查报告(节选)。这篇调查报告主要说明近代山西( )
·1884年,张之洞创办太原新药局,这是山西第一家官办的近代企业,标志着山西近代工业的诞生。 ·山西巡抚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他创办的太原火柴厂拉开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序幕。1898年,他创办山西机器局,是山西早期兵工厂。 ·1902年,渠本翘创办双福火柴公司,这是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渠本翘本人被称为“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 |
A.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B.形成了种类多样的近代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的起步开始于洋务运动
D.民族工业发展在艰难曲折中前行
18、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欠缺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是
A.“清政府战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19、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改变了中国命运
C. 打倒了帝国主义 D. 成立了中华民国
20、下图为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这次侵略导致的后果是( )
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中国开始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列强侵略由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 ______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______,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2、(1)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
(3)国家主席______遭受残酷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4)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_______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在______。
23、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5、现代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哪一场战争:____________
26、民主科学为旗识,思想解放颂马恩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人物)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8、1842年江南提督______在吴淞率众抵抗来犯英军,力竭牺牲。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了国民党。
29、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30、周恩来总理被称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他提出的( )方针,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31、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32、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一-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孙中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两位资产阶级革命烈士的姓名。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后创办的军官学校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4、制度的创新、改革,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从政治方面分析秦始皇的功绩并不因“秦帝国荡然无存”而“湮灭”的理由。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2)材料二中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分析伏尔泰推崇它的原因。
材料三: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3)材料三中元朝创立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创立该“新体制”的原因。
材料四:以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招募军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保证议会定期召开;法官的任免权属于议会而不属于国王。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材料五: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分权治理国家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5)据材料五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该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产生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