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海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圣神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 2、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下列事件与南京无关的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 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 5、1985年,我国城市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     

    A.私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乡镇企业          D.外资企业

  • 6、企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国家经济的兴衰,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产生于

    A鸦片战争前

    B.洋务运动中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 7、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D.列强袖手旁观

  • 8、“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____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横线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 9、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废除二十一条

     

  •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 11、甲午中日战争中,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丰岛海战 B.黄海大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 12、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具体表现是指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面是历史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设计的近代中国四个仁人志士的学习专题,其中错误的是(     

    A.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B.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C.陈独秀与《文学改良刍议》

    D.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公车上书

    D.实业救国

  • 15、观察下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B.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D.海峡两岸加强的交流

  • 16、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根本原因是

    A.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 17、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左宗棠

    C.荣宗敬

    D.聂耳

  • 18、历史学家徐中约说:“《_____》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里,《_____》处的杂志应该是(     

    A.

    B.

    C.

    D.

  • 19、1949年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 20、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小康社会

    B.实现民族复兴

    C.民族强国

    D.实现中国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____(人物)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____(人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2、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_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 23、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事件是______

  • 24、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_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 25、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 26、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27、抗战胜利前夕,在延安召开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8、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9、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 30、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列举解放战争期间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所取得的成果。

  •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2)哪次会议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哪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5)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分别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将如何努力,去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 3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称为什么?

    (2)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解读】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近代化在“器物”、“制度”方面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