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2、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与其它十一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导致中国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3、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撅
D.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4、邓小平的对外开放与晚清的对外开放的最主要区别是
A. 是否向全球国家开放
B. 中国是否为主权国家
C. 是否所有领域全面开放
D. 是否有利于民生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
A.“辽宁舰”
B.广东舰
C.山东舰
D.东方舰
6、20世纪60年代,“冷战”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的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尤其在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他”指的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叶剑英
D. 邓小平
7、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A.民主科学 B.民主共和 C.自强求富 D.自由平等
8、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9、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相同的意义是
①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②打击了日寇
③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④鼓舞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0、“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已世界领先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12、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 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王 进喜、雷锋、焦裕禄 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患难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民主、科学 、向上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1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朱德
14、中国民族工业在某时间段内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某时段指( )
A.解放战争期间
B.一战前期
C.一战期间
D.二战后期
1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主张和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君主立宪 ③自强求富 ④民族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1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大跃进”运动开始
18、世界贸易组织(WTO)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我国加入WTO于
A. 1995年
B. 2008年
C. 2001年
D. 1997年
1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开始的时间是1915年
C.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20、有学者写道:“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密北京充当‘女皇’。”此说法的依据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21、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在广东领导查禁鸦片。1876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率军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
22、鲁迅的《__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伦”的错误观点,为抗战指明了方向。
2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局面;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地区)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中的A处是沙俄通过《_____》割占的,B处是沙俄通过 《北京条约》割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______(人物);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人物)。
29、洋务运动时期口号是_____。
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________
31、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2、小历同学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33、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时间轴和图示法展示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学习成果。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内容。
(1)时间轴①年签订的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最南通商口岸
(2)根据时间轴上标出的时间,清政府京师(北京)两次被攻占相隔多少年?
(3)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名称
(4)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5)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时间轴上的年代及图上地点
(6)在长春发生的是哪一重大战役
(7)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地点
(8)请你为这次探究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谈谈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悟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材料二 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粮食总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年”是指哪一年?据材料一指出,“一化三改”中的“一化”的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方式?又有怎样的创举?“三改”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体现了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经济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该问题的产生与当时哪些曲折的探索有关?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概述你对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得失的主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