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成果描述正确的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歼敌4万多人,震惊中外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既指挥过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打击日寇,又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打击美帝嚣张气焰的元帅是( )
A.
B.
C.
D.
4、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5、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示意图体现的是( )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坚守
D.敌后战场抗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6、“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根据内容判断此条约签订双方是
A. 中英 B. 中俄 C. 中法 D. 中日
7、歌声凝聚若历史,歌词“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讲述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D.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始
9、八年级一班同学整理了历史学习的笔记,针对某次战争内容列了如下表格,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战役时间 | 指挥者 | 规模 | 战绩 |
1940年8月~次年1月 | 彭德怀 |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0、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下列对图表正确的解读是( )
A.民族危机刺激了救亡意识 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C.维新思想是唯一进步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1、下列有关人民空军发展史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早期的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
C.“一五”计划期间国产歼击机装备部队
D.改革开放后,我国结束了引进国外先进战机的历史
12、如图《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景,这种局面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3、下图所示委任状任命的时间是公元
A.1940年
B.1941年
C.1942年
D.1943年
14、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时间: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7年12月、1945年8月15日等。该同学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学习西方,师夷长技 B.救亡图存,改良维新
C.民族团结,抗战必胜 D.民族解放,中国新生
15、有革命者说,孙中山是“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孙中山( )
①发动“公车上书”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选项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纳米比亚独立——导致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导致俄国退出“一战”
C.赫鲁晓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导致多极化格局形成
17、《马关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除沙市、苏州还有
A.重庆和杭州 B.宁波和厦门 C.天津和北京 D.广州和上海
18、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
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B.培养维护统治之才 C.寻求变法革新之道 D.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19、1964年,美国作家斯诺说某国领导人与他交谈时这样说:“过去15年中我们有些事情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里的“失误”是指(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
20、1950﹣1952年我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34.8%,同时期的美国为8.5%、英国为2.2%、联邦德国为16.2%、法国为6.5%、日本为19.5%。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开展
D.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21、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4、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5、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1948年到1949年,经过___________决战,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26、1895年春,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邹容的《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27、______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______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8、鸦片战争后,英、_____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_____次鸦片战争。
29、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0、2022年仁怀一中的钟宇飞通过高考,成为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学子。追溯名校的历史,北京大学是百日维新留下来的唯一成果,北京大学在清政府时期名称是________。
3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往来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1年,日军制造了哪一震惊中外的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这一事变有什么重大的标志性意义?
(2)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发动了哪一事变?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战争的挑起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32、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都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自强”运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世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3) “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宣告中国人民首次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回答两个原因)请联系现实,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强国梦”?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1)分析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通过探究以上时间轴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尝试为党在1919年至1949年的发展历程设计一个主题名称。
材料二
日军占领沈阳 | 毛泽东认为西安事变是革命的,抗日的,没有任何帝国主义背景,它打破了蒋介石控制中国政局的局面,有积极意义。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完整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摘编自薄谊萍《论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
(2)“日军占领沈阳”与哪一事变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二文字,指出中国共产党针对西安事变提出的解决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变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军队在台儿与日军展开战斗 |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囚笼政策”。企图以铁路为链,堡为镇,压缩围困根据地。正太铁路是日军“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并妄称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地区。为此八路军总部积极酝酿打击正太铁路的作战计划,以打破日军的封锁,打通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同事切断山西日军的运输补给线。 |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发动了哪次战役?
材料四
(4)在材料四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以什么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五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根据材料五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