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我国下列原始居民最早以“粟米”为主食的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山顶洞人
2、在1956-1966年社会主史建设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峰
D. 邓稼先
3、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
4、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如果你想搜索谭嗣同的史料,以下网页不能登录的是( )
A.历史名人网
B.戊戌变法网
C.中国变法、革命网
D.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共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所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与哪国有关(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8、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把能搬的一部分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迁移到云、贵、川、陕、甘、宁、青等省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的方针。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工业布局
B.集中了工业与科研力量
C.使新中国可以对抗美国
D.促进了消费品的生产
9、1922年初到1923年,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其领导机构是
A. 中央局
B.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 革命统一战线
D. 中国总工会
10、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丧失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1、如下表是我国建国初期部分年份经济数据表。该表表明我国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长率(%)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生铁(万吨) | 193 | 594 | 208 |
粮(万吨) | 16392 | 19505 | 19 |
( )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大跃进已全面开展
C. 包产到户全面落实 D. “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12、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在墨西哥推行改革,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是( )
A.
B.
C.
D.
13、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地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14、新文化运动是: ( )
A. 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B. 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D.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1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盜,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
A.“自强”“求富” B.“振兴中华”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17、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8、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3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 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 有许多西式建筑
D. 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19、1956年,尽管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全国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度增加4.8%,超过75%的农户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这主要得益于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
D.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20、周恩来曾说,中央红军不但没有“在李德的荒谬指挥下消灭”,而且“能度过长征的困难”,实因在某次重要会议后,“得到了毛主席的领导”。该“重要会议”是指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_______
22、在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在第一次合作期间进行的_______,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取得了_______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3、目的:
国民党 | 一方面为________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____________身上 |
共产党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 |
24、1935年,(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5、19世纪后半期,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__________等企业,使武汉成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首批城市之一。1957年建成的__________,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6、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___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是__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一 ______ 。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一 ______ 。
(3)李宗仁指挥的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______ 。
(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______ 。
28、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结果:________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
29、“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___________ 。
30、_____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31、《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的开展?哪两个领域也开展了类似运动?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当时中国错误的经济行为给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4)材料四中的“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指的是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做法?这一做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