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土地改革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成为工业强国
D.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2、关于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民国政府颁布男子剪辫、女子禁缠足等法令
C.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实行跪拜礼
D.中山装、旗袍受到国人男女的青睐
3、下图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把手枪见证了( )
A.清朝统治的结束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说明( )
A.武昌起义不具历史进步性
B.革命观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C.革命党人缺乏斗争的智慧
D.清朝腐败统治已经彻底瓦解
5、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6、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 )
A.北上抗日
B.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C.保存力量,进行战略转移
D.将革命推向全国
7、1895年,身居北京的居民可能看到的历史情景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戊戌变法
C. 公车上书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8、法国皮诺家族2013年4月26日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两件文物(见下图).导致它们流离失所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为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当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奕䜣 B.曾国藩 C.李鸿章 D.林则徐
10、某条约第三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则材料反映的这一不平等条约
A.是《北京条约》
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C.使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1、“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工业化的成就巨大
D.“大跃进”成果明显
12、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50年,取名纪宪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6年,取名文革
1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如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形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②一五计划完成 | 我国成工业化强国 |
③中共八大召开 |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④香港回归 | “—国两制”的提出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B.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C.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5、古老的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时代,主要得益于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B.能源技术的发展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航天技术的发展
16、如图是某次会议的相关信息,这次会议是( )
时阅:1978午12月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以经济进设为中心,实行政革开放 意义:党的历史上其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
A.中共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7、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1956年,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属于中国八大内容的是( )
A. 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8、如图片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A.南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9、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0、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 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1、___________4月,蒋介石在_____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_利益。
22、填充题:
(1)_______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
(3)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4)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__________建立行省。
(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_________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__。
(6)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制度的终结。
23、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是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局面;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地区)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5、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__,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事件__。
26、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7、1949年10月1日下午,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______________”成立,标志着“___________”的诞生。
28、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条约。
29、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它标志着“____________”的诞生。
30、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成果?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2、回顾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是什么?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后哪个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1945年为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哪次谈判?此次谈判签署了哪一文件?
(4)国民党军队对哪一解放区进行全力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5)从以上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建国后,无论是巩固政权还是进行建设,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国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2)1927年9月,谁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3)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
(4)在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