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旅游、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图中的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4、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5、梁启超曾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庚申圆明园之变”指的是哪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充当帮凶的角色,没有花费一文钱,没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掠夺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7、《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 英军攻陷南京 B.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 义和团攻占南京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8、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从此开展了武装反清斗争
C.与保皇派开展了激烈的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10、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现
C.反应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1、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由此可见( )
A.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普遍
B.西洋风尚在全国流行开来
C.集体婚礼在近代风行一时
D.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
12、读如图,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10处通商口岸,其中最南的一个是今天的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海口市
D.台南市
13、1895年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和梁启超 B.康有为和谭嗣同
C.梁启超和谭嗣同 D.康有为和康广仁
14、毛泽东曾形象的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此语评论的是中国
A.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重返联合国
C.出席万隆会议
D.参与APEC
15、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A. 《虎门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16、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17、“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关税是一国主权的象征,造成以上情况发生是由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可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应
A.推行土地革命
B.创建工农红军
C.坚持城市暴动
D.开展游击战争
19、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里”是指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广州
20、1915年,下图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该杂志创办于(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武昌
2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涑”,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 ”。
22、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3、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24、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________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6、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28、完成下列表格
29、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_____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0、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31、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国父,请你列举孙中山的个人革命斗争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写出一例即可)——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刊物——
33、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34、【屈辱历史永远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的头破血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岛的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哪个地方?
(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回顾这段侵略史,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