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海东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旅游、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3、图中的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 4、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 5、梁启超曾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庚申圆明园之变”指的是哪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充当帮凶的角色,没有花费一文钱,没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掠夺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 7、《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 英军攻陷南京   B.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 义和团攻占南京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8、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 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从此开展了武装反清斗争

    C.与保皇派开展了激烈的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 10、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现

    C.反应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11、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由此可见(       

    A.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普遍

    B.西洋风尚在全国流行开来

    C.集体婚礼在近代风行一时

    D.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

  • 12、读如图,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10处通商口岸,其中最南的一个是今天的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海口市

    D.台南市

  • 13、1895年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和梁启超 B.康有为和谭嗣同

    C.梁启超和谭嗣同 D.康有为和康广仁

  • 14、毛泽东曾形象的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此语评论的是中国

    A.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重返联合国

    C.出席万隆会议

    D.参与APEC

  • 15、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A. 《虎门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 16、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17、“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关税是一国主权的象征,造成以上情况发生是由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 1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可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应

    A.推行土地革命

    B.创建工农红军

    C.坚持城市暴动

    D.开展游击战争

  • 19、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里”是指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广州

  • 20、1915年,下图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该杂志创办于(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武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3612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涑”,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 ”。

  • 22、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3、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 24、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________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6、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 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 28、完成下列表格

     

  • 29、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_____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 30、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国父,请你列举孙中山的个人革命斗争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写出一例即可)——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刊物——

  • 33、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屈辱历史永远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的头破血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岛的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哪个地方?

    (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回顾这段侵略史,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