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双十二事变
2、下列属于毛泽东时代内容的有
①“一国两制”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⑤
C. ①③④
D. ①⑤
3、1900年,在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旗帜,掀起一场反帝斗争风暴。这场风暴是指(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来科、
4、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私有制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5、下表是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经济原因是
类 别 | 粮食 | 棉花 | 油料 |
1951年比1 950年增长(%) | 8.7 | 48.8 | 22.4 |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 14.1 | 26.5 | 12.5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新中国的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6、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列国的态度”等。该文集中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发生在农历( )
A.甲午年
B.辛丑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7、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一个历史小专题,其主题应该为
A.社会习俗的演变 B.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教育近代化进程 D.海外留学教育
8、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内地-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9、"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瑗珲条约》
10、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
11、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孙中山领导,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③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革命目标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旧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他希望青年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维新变法
D. 民主科学
13、毛泽东在中共某次大会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指出,这次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4、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陆的基本统一
15、下列选项内容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 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 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17、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8、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选择不同,三人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王朝
D.挽救中华民族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和平反对侵略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2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 。
22、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现代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哪一场战争:____________
24、长征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毁坏了人类文明的结晶。( )
26、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
27、1912年1月1日,________成立,________当选首任总统。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9、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30、构筑历史发展的时序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A事件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运动:________。
(2)B事件中这一阶级派别努力的目的是:________。
(3)C事件中在黄海海面“以死壮军威”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4)E事件中所签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________。
(5)D、F两个事件共同的特征是学习西方的:________。
(6)G事件中所标举的口号是:________;其代表人物中最早宣传马克克思主义的是:________。
(7)通过观察以上年代尺所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线索是: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创建民主共和,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长期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阅读后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革命前期,孙中山创建了一个革命团体和一个革命政党,请分别指出。
(2)革命政党创建后,革命志士相继发动起义。请列举两例。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不少的成果。请列举两个。
(4)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
3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
(1)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
(2)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它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哪一制度的正式确立?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34、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下划线“ ”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