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组别 | 物质 | 杂质(少量) |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FeSO4溶液 | H2SO4 |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
C | C | CuO | 敞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D | CuCl2溶液 | HCl | 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过滤 |
A.A
B.B
C.C
D.D
2、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一氧化碳
D.木炭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Fe:表示两个铁原子
B.2N:表示两个氮分子
C.O2:表示氧气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Cu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生活生产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食用含碳酸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pH试纸测定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小苏打溶液
D.印染厂的碱性废水,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中和
5、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烟中毒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大火势
6、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烧碱氢氧化钠NaOH
B.小苏打纯碱Na2CO3
C.熟石灰氧化钙CaO
D.可燃冰甲烷CH4
7、“天舟二号”的成功发射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B.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高
C.生锈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合金拓宽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若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大于空气总体积的
D.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10、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1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物质的种类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H)2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碳元素
C.碳原子
D.碳单质
14、如图所示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图中装置在实验台上放置了一周后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中的铁钉表面完好如初,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无直接关系
B.丁、戊中铁钉比丙中铁钉生锈严重,说明氧气浓度高及食盐水存在等因素会加速铁的锈蚀
C.丙中铁钉水面处堆积了一层较厚的铁锈,说明铁在与空气、水同时接触时易生锈
D.分析甲、乙、丙中的现象可得出,将铁制品与氧气或水隔绝能够防止铁生锈
15、归纳与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故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故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解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物质,故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16、大美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
C.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
1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CO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1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种类有两种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19、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A.H
B.H+
C.H2
D.2H
20、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釜底抽薪”——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21、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以下提示,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最适宜的pH范围4.5-5.5
B.油菜:最适宜的pH范围5.8-6.7
C.西瓜:最适宜的pH范围6.0-7.0
D.甘草:最适宜的pH范围7.2-8.5
22、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2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B.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不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实验探究Ag、 Zn、 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 | 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
A.A
B.B
C.C
D.D
25、“远离毒品,人人有责”。一款名为“阿拉伯茶”的新型毒品从外表上来看与苋菜非常相似,但毒效却是相当的惊人。其主要成分为卡西酮(化学式为C9H11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西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1
B.卡西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9g
C.卡西酮含有NO分子
D.卡西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7%
26、“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是青蒿素(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一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C.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7、(1)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a.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
b.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a.自来水厂常用的净水的方法有沉淀、_________、吸附、消毒等。
b.某矿泉水中的矿物质主要含有钙、钾、锌、氟等成分,这里的钙、钾、锌、氟是指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分子或原子”)。
c.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8、如图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说明,在一切化学反应中,由于______没有改变,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标号)。
A.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物质的种类
(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②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
③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未测”的值应是________。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5 |
反应后质量/g | 未测 | 21 | 10 | 9 |
④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9、结合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
(3)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点燃负极气体前要先___________,防止爆炸;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_______℃时,A、B 溶解度相等;
②若A中含少量 B,要提纯 A,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③50 ℃时,若 50gA 加入 100g 水中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40 ℃时,将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的 B 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0、下图是同学们记录的氧气部分知识网络图,请你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请举出一个缓慢氧化的例子: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
(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
(4)Ⅰ、Ⅱ两类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任写一条)。
31、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______。
(2)金刚石、石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______。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
32、乙酸的化学式为。
(1)乙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乙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12克乙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0.1mol乙酸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约为_______个。
33、请将选列科研成果的序号,填在相应科学家后面的横线上:
①发明元素周期表 ②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 ③改进炸药的引爆装置 ④发现了有放射性的钋和镭
(1)居里夫妇___________ 。
(2)门捷列夫___________ 。
(3)诺贝尔___________ 。
(4)拉瓦锡___________ 。
34、化学实验室中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某同学有仪器H准确量取了20mL水,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剩余的水为11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________(填“等于”“小于”或“大于”)9ml。
3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写出基本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1)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
(2)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_____(____)。
3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为了防止中毒,常在煤气里加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便及时发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常作燃料。写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两条):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条):______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②用A、D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装置D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③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_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H2,气体由导管________(填c或d)通入。
(2)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A实验伸入红磷速度过慢导致进水量__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C实验热水作用________(写一点即可);
③B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④D实验需要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的原因_________。
38、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_____(填物质化学式)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_____。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人用力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
②人用力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_;此时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______。
③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I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39、小芳同学按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
(l)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和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A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
(2)将一只小老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B),发现小老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老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烧杯中导管内液面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